总书记来信的那个清晨

DM_20230515222901_001.jpg

中国农业大学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硕士研究生王雯欣收获田间种植的红薯(作者供图)

清晨,闹钟的响声如期而至。阳光洒在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这个小小的村庄,我赶紧起身来到院中的菜地里,看了一眼菜园的情况。昨夜一阵急风吹得窗户哗哗作响,让梦中惊醒的我格外担忧起来。夏初的北京,天气总是变得很快很急,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就会有阵阵大风袭来。好在昨夜的大风虽然迅猛,但并没有夹杂着雨水,小菜园里几根绑秧的竹竿东倒西歪散了一地,所幸我挂念的土豆苗没有大碍。

待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才想起自己还没有洗漱吃饭。于是连忙转身走回屋子,这时我的同学都已经洗漱了起来。屋子对面的厨房里,有两个同学已经忙活了起来。来这里的一年多里,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天下地、做记录、组会汇报、接受领导视察,同时也要自己动手做饭、洗衣,到镇上采买食物。科技小院的生活日复一日,每天都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我的洗漱接近尾声,同学也从厨房探出脑袋,喊我们几个人一起吃饭。嘹亮的声音似乎划破了清晨的宁静,连日光也慢慢灼热了起来。我们常住的六个同学,每天轮换着做饭,不同于在学校食堂里的“饭来张口”,我们颇有“野外生存”范儿,而这让我们承担着不同科研任务的六个人,在生活中分外互相照顾。

DM_20230515222901_002.jpg

中国农业大学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硕士研究生陶阅兵、万行、李博雅和徐莉开三轮车到镇上采买(作者供图)

已经吃好饭的两个同学,戴好草帽,拿上农具,翻身骑上了三轮车,率先拉开了科技小院一天的实践序幕。

随着三轮车的声音逐渐远去,隔壁院子里的狗叫声、院外池塘边的鸭叫声都逐渐清晰了起来,整个小村子苏醒了过来,一天的忙碌开始了。

DM_20230515222901_003.jpg

中国农业大学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王琳在实验田锄草(作者供图)

我的日程也非常紧密,有几垄刚栽上两天的土豆苗,需要每天都做好生长记录,晚上还得追加灯光,做对照组的实验。土豆苗的生长是很快的,小菜园里除了新种的这两垄,其他几垄都已经生长了一个多月,现在都到了块茎增长的阶段了。除了日常的实验观察,十点多的时候还要参与社区的义务宣传活动。作为科技小院与乡村社区对接的项目之一,类似的宣传活动每个月我们都会参与好几次。

容不得过多的遐思,同学已经拿出实验记录本,比对着实验株的编号,一株一株地开始检查记录长势。小小的菜园面积并不大,但是林林总总种了十多种蔬菜,于是每天的锄草、浇水和观察都必不可少,我来的这段时间恰好是接手即将毕业学长的课题。刚刚吃完饭的自己,赶紧起身过去帮忙。

DM_20230515222901_004.jpg

中国农业大学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研究生给实验田土豆苗浇水(作者供图)

“长势明显比预期的要好,你看这几株,昨天还卷着的叶片今天都已经完全舒展开了。”顺着同学的方向望过去,一株小小的幼苗,像是刚刚破土而出一般,晶莹的露水依然闪烁在叶片的表面,但整个叶片的姿态,分明是奋力舒展着朝向阳光的方向。“不如这株,咱们就叫它小太阳吧!”我欢快地忽闪着眼睛对同学说。同学微微停顿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好啊,好啊,她这股生长的劲头还真的很像啊。”说罢,我俩会心地笑了起来。

DM_20230515222901_005.jpg

中国农业大学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硕士研究生朱思蓉育苗(作者供图)

生长期的实验记录,需要日复一日地持续观察,每一处细微的环境改变都可能成为影响最终结果的未知变量。而在这略显枯燥的过程当中,我们早已学会了苦中作乐。有时候看到长势不好的植株,我都会“生气”起来,而每次看到原本娇弱的小苗,在我们细心的呵护下,逐渐能够开花、结果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常常成为自己不懈坚持的一大助推力。

同学记录到第三垄的时候,突然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他伸手摸了摸秧苗根部的土壤,发现里面变得很干,赶紧喊我过来看看。“这不应该啊,昨天都是一块浇的水,怎么这个地方这么干啊”,我略显诧异地说道,随即也俯下身子检查起旁边几株的土壤。同学停顿了一下说:“这次种苗前,咱们是不是重新整理过土地。”我说:“是啊,上次种的苗子清理了之后,又重新平整的地。”同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指着刚才的小苗对我说:“你看周围的土壤都还是湿的,唯独这几株干得这么快,是不是这边的土质不太好。”一边说着,同学一边拿起一旁的铁耙子往下翻动几下。果然看起来松软的土壤,翻了几下就碰触到硬硬的零散石块,我赶紧也帮着清理了起来。不一会儿,好几块大小不一的浅白色石块,就显露出庐山真面目来。“咱们记录下来,组会的时候交流一下吧”,我接着说了一句。我们两个人一边清理,一边又怕伤着娇嫩的幼苗,于是清理得格外仔细一些。拍照、记录,加上重新平整了一下土地,忙活了好一会儿,才确保这几株小苗的土质条件,不至于对实验环境产生大的干扰。

临近十点的时候,骑着三轮车下地的几个同学,也纷纷赶了回来。我们换上红色的志愿者外套,“科技小院”四个大字闪亮地出现在后背上。换衣服的片刻,同学已经开始搬运准备好的展板,院里的三轮车又发挥了大作用。等我们到社区广场布置好场地的时候,已经有一些村民聚集了过来,这次的志愿服务除了我们团队之外,还有隔壁村的两支科技小院团队,而区里的乡村振兴宣传组也恰巧参与了今天的志愿活动。我们团队这次承担的任务是向村民宣传科技小院的研究成果,向村民展示我们培育的优良品种,在和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学习村民的种植经验。宣传的过程中,我们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村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和盲点,汇总之后反馈给学校的农业专家。宣传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许多村民自发参与到活动当中。

DM_20230515222901_006.jpg

中国农业大学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硕士研究生王萌查看种养机生长情况(作者供图)

这时突然有同学激动地喊起来:“快看呐!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科技小院上新闻啦!”“什么?什么!”人群里一阵骚动,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读起了群里的信息。此时的微信群、朋友圈已经被各种转发占据,人民日报上“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的标题,让我一下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真的回信啦!”一时间顾不得现场有着许多人,我们几个激动地跳了起来,高兴得一下子合不拢嘴。而现场的村民们看到这个消息,也都纷纷向我们竖起大拇指,那一刹那我的眼中溢满了泪水。

快乐、喜悦和难以置信,一下子将我们在乡村实践中感受到的困难和艰辛冲刷得一干二净。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难以言表的情绪环抱着、萦绕着,仿佛一直冲向那辽远崇高的苍穹,我们所坚信的那些梦想、激情与热烈,都在这个清晨变得不再平凡!

策划|郄兴丽

作者 | 王琳(中国农业大学)

文字编辑 | 李瑞英 李静 郄兴丽 康卫国

责编 | 雅琨

中国研究生微信公众号2023年5月15日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