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2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新闻》在《今晚关注》版块,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筑牢防返贫“防火墙”》,采访官员专家农民,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其中,采访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熊春文。本网对相关新闻予以转载,以飨师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对此,专家指出,要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甘肃省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村民王富山两年前突发疾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面临返贫风险。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村民 王富山:因为生病做了个手术,花了二十多万元,家里确实也没钱,那时候娃还在上大学。
面对困境,家里人通过甘肃省“一键报贫”系统,提报了家庭情况,经过村镇县三级审议,15天后,王富山一家被纳入监测户,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村民 王富山:村上立马过来把这个事情办了,评了个二类低保,也享受到了国家这些该享受的政策,出去看病报销的比例也高了。
王富山的妻子 李雪英:我现在在长坝超市上班,村上给我安排了岗位。
为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甘肃省通过运行“一键报贫”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数据显示,2024年,“一键报贫”系统投用以来,甘肃省监测对象累计达到0.58万户2.33万人。
就业驱动 创造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是关键。
在贵州麻江县一个就业帮扶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着赶制开年订单。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官井湖社区居民 龙见丽:我是2020年来这里的,我们工资比较稳定,2000元到3000元左右,因为离家近方面照顾孩子,能补贴家用我觉得是最好的事。
作为麻江县最大的易地搬迁社区,官井湖社区现有1322户5632人。2019年,这个电子元件车间入驻官井湖社区,通过开展岗位推送、技能培训、兜底就业保障等多项举措,解决了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这个最大的难题。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 熊春文: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其实最关键的是,要让这些刚刚脱贫的人群具有就业的机会,创造家门口的就业的机会。
过渡期结束之后 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针对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关心的“过渡期结束了,政策会不会有变化”等问题,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央财办、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韩文秀: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绝不仅仅是今年的年度性任务,过渡期之后也必须长久、永久地守住守牢。
责编: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