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潮涌动,盛会启幕。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我校教师中引起热烈反响,新闻中心推出“两会智谈”专栏,特邀请学校有关专家教授围绕现代农业前景,以智识对话发展,以案例诠释政策,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与新图景。
李道亮:以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我国渔业现代化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李道亮指出,这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致力于智慧渔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渔业现代化,为推动渔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李道亮介绍说,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智慧渔业作为渔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充分体现了科技驱动生产方式变革的特征。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致力于在先进传感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这些技术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代表,当前,中心将上述技术系统集成到池塘养殖、陆基工厂养殖、鱼菜共生智能工厂、网箱养殖、深远海养殖等场景中,打造出5倍以上生产效率的现代水产养殖模式,推动渔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转型升级。
在智慧渔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我们重点推动智能传感与数据采集技术的突破,提高水质监测、鱼群行为分析等技术的精准度,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智能分析;研发智能装备和自动化养殖系统,如自动投饵系统、水下机器人、无人船等,提升养殖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构建渔业大模型及云计算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优化养殖决策,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推广智慧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水产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李道亮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要求科技创新体系更加高效协同,推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关键作用。我们正在强化基础研究,重点攻关先进传感技术,实现水下环境多参数实时感知与精准测量的技术突破;深化人工智能与渔业深度融合,构建融合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分析平台和范蠡垂直大模型,涵盖66个品种、6种养殖场景、8个环节,推动渔业生产精准管理和自主无人管控;推进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发,如水下机器人、智能投饵机、自动监测平台,提高养殖自动化水平;推动智慧渔业系统集成,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多方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共建示范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渔业技术,助力产业升级;通过制定智慧渔业相关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促进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提升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
李道亮表示,智慧渔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推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结合人工智能、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领域,培养复合型数字渔业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全球先进渔业科技机构建立联系,提升我国数字渔业的全球影响力;构建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深入产业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为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全新动能,为我国渔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打造国家数字渔业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推进智慧渔业技术体系建设,助力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欧阳永志
编辑:李杨
责编:武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