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堃:扎根草原三十年 立德树人结硕果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给我校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讲好学校师德故事,党委教师工作部在9月师德师风宣传月开设专栏,持续推送“培育青春力量 争作强农先锋”第三届师德故事获奖作品,并与广大教师共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推进“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积极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

金秋九月的坝上,草色暖黄,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近万亩的草场上,牧草已足足长到1米多,生动还原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国家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坐落于此。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堃教授便扎根这片草原,不仅一手牵头建立了我校草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野外台站,还以这片草原为依托研发了100多项草原生态科学技术,培养了80余位研究生,为我国农牧交错带草原生态恢复与治理提供了成功经验,为我国培养更拔尖的草原生态恢复与保护人才提供了基础。

image.png

搭建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全新的国家农技推广体系

时间回溯到1985年,王堃从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草原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河北北方学院工作,他第一次到河北坝上草原考察时,就被当时草原大面积退化的现状惊呆了,“这哪里是草原,分明就是荒漠!”

为了帮助草原“疗伤”,后来他又到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开启了30余年的草业科学研究与探索生涯。

从松嫩平原到青藏高原,从南方草山草坡到云贵高原,从蒙古草原到黄土高原,从渤海之滨到新疆天山,王堃的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山川草原。国外,他参观考察了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蒙古等草原,对世界草原也有了一个框架式的了解。学术积淀让他从草业“小白”成长为了一名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草业科学家。

2005年,我国第一个农牧交错带国家级野外台站建成,也是我校第一个国家级野外台站,构建了以界面生态为核心的农牧交错带理论研究体系。2019年全国105个野外台站评比中,沽源野外台站位列25名。

基于在野外站的研究,王堃总结提出了“以提高土壤肥力为核心的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理论,并写出了《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系统的受损机理及恢复重建研究》等研究报告,提出围栏禁牧、松土、浅耕翻、补播和施肥等技术措施均可提高草地第一性生产能力,具有加速退化草地向地带性植被恢复的作用,而建立人工草地是加速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

image.png

2019年,他为学校无偿争取到34亩建设用地土地,以及2000亩天然草原和1000亩农田,在野外实验基地建设方面业绩卓著,奠定了草学科进入A+基础;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树起典范;为学校的基地建设和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在他的努力下,还探索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国家财政部和农业部专项项目经费 1.3亿元,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和河北省政府共同承担,王堃受聘为项目首席专家。涉30个县市60乡镇,探索“高校院所技术研发+重点企业、国家推广平台孵化+乡镇技术推广站辐射推广”的新模式,已通过验收,取得众多技术成果,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目前正在我国类似地区推广。

与此同时,多年来,他还主持973课题、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累计经费超过2.0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8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其中SCI120余篇。

作为第一育种者,主持选育了优良牧草和生态草品种“同德老芒麦”(又称粉绿披碱草),国家品种登记号--国审280。该品种随项目获2007年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总推广面积超600余万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草地和生态建设的首选草种,获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

“十大魅力教师”桃李满香园

除了对标对表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抚平草原生态伤痕,作为高校教师,王堃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他始终高度关注草业人才的培养。“为人要坦荡,做事须认真,科学求甚解,勤奋贵如金”是他的治学格言。200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首届十大魅力教师评选中,他榜上有名,他曾多次说过这是他人生多项奖励中分量最重的一个荣誉。

截至目前,他共承担课程8门,开拓了两门新课。近两年工作量年均超过80学时,指导研究生总人数85人,其中毕业博士44人,博士后3人,毕业硕士36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4人,现在读博士5人。培养的研究生大多已成为我国草业界的中坚力量。

image.png

黄顶是师从王堃在研究站攻读研究的第一批博士生,2003年进入研究站进行科学试验,先后参与寄籽播种、免耕补播、切根改良和草畜一体化等科学技术的研发工作,目前已成长为学院的教授。

他积极参与草学专业学生培养改革与实践、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草业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曾获2017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精品课程等多项荣誉。

2014年,王堃被聘为全国第一届草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2021年5月,被聘为校级研究生教育督导组专家和草业学院督导专家。

生活中的王堃,是一个认真读大自然文章的人,正如他最喜欢的人生格言:“山川有形皆诗话,草原无字尽文章”。2020年,他当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完成多篇科普作品,其中《塞外金莲》获2022年度全国生态科普作品优秀奖。

如今,坝上草原早已换新颜,天上百鸟歌唱、地面蘑菇圈散布,夏季金莲蜂飞蝶舞、泉水奔涌、风光无限,成为国内草地植被成功恢复的典范,而这背后正是王堃和一代又一代草业人的坚守,这片草原上也一定还会发生更多动人的故事。

供稿: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

供图: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

素材提供: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马文哲

责编:李杨

1545
分享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