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故事 | 李昕桐、李沂桐:市级优秀毕业生“姐妹花”在农大的肥沃土壤中结出硕果

6月17日是中国农业大学举行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的日子。专程从大连赶来参加典礼的何黎明收到了来自女儿的两个市级高校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证书上分别印着她的双胞胎女儿的名字:李昕桐、李沂桐。

三人合影2.jpg

2021年8月,自我调侃“记忆力不好、学不了文”的姐姐李昕桐和“学不了理科”的妹妹李沂桐一起跨入中国农大校门。姐妹俩分别进入工学院农业工程、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正式开启了四年本科学习生活。

刚进入大学的姐妹俩时常会感到“无奈”。课程多、难度大,是工科学习的常态,姐姐李昕桐的同学“都太能学了,有些问题他们一想就想明白了”,而自己还要琢磨半天;妹妹李沂桐很坦诚的说,他们“可能就是有天赋,没办法。”大一结束的时候,姐妹俩绩点(GPA)分别排在年级第八位和第六位。姐妹俩谦虚地说,“其实刚开始我俩绩点都不是特别好。”

得益于校、院在各班级设置辅导员(或班级助理)的制度,和其他同学一样,姐妹俩从辅导员那里获得了学习、科研、生活的实用信息和丰富经验,大一结束时,她们就确定毕业后要在各自的领域继续深造,“开始奋发图强”。

如何选课、某个课程怎么复习、大学四年如何规划、社会工作如何开展,等等,学院的辅导员们都会给大家提供建议和经验分享。“我大三的时候也担任了国际学院的新生辅导员,学弟学妹们经常会问我这些问题。”从刚开始的获取信息到后来的分享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姐妹俩切身感受到了辅导员这个工作架起了学校、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校长合影.jpg

专场学位授予仪式上,孙其信校长为姐妹俩拨穗并合影留念

“进入学院分团委前,这些信息基本都来自班级辅导员。” 和妹妹李沂桐一样,姐姐李昕桐后来进入学院分团委志愿服务支队,在这里接触到了更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的经验分享也成为了遨游学海的“划船桨”甚至“指明灯”。

大一时候的“无奈”化作大二时期的“图强”。姐妹俩都有空时,会相约图书馆自习,一起吃饭聊聊各自的学习生活近况。此时的姐妹俩已分别成为了各自学院分团委志愿服务部门的负责人,社会工作也成为了她俩的另一个常设议题:中超联赛、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赛、服贸会等大型活动志愿者招募组织,国际学院“蓝色1+1”项目策划,团日、党日活动组织,等等。大二学年结束,妹妹李沂桐以绩点满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姐姐李昕桐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学业三等奖学金。

2023年,工学院从事有机固废低碳高值研究的张学松教授邀请李昕桐参与自己的课题组,她欣然接受。随后,李昕桐成为师兄的助手;在师兄的指导下,实验室做实验、图书馆查文献,成为她在那段时间课业之外的“必修课”。2023至2024年,该课题组先后发表两篇中科院一区SCI论文,第三作者的位置署上了李昕桐的名字。

李昕桐说,加入到张学松老师的课题研究中是“一拍即合”。也正是在课题组的这段经历,李昕桐坚定了在自己专业上的发展方向,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研究之中。

当姐姐李昕桐在实验室、图书馆忙碌的时候,妹妹李沂桐也在开展商科实习,调研智能云在山东曲阜市的经济、旅游、交通等领域的运用情况,为企业了解智慧城市大数据在广大民众中的应用情况提供调研报告。“我们没有姐姐那么多的科研,所以我的专业除了成绩还特别看重实习。”妹妹李沂桐毛遂自荐联系到这家企业,为自己的书山之路夯实“地基”。这一学年,妹妹李沂桐再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姐姐李昕桐获得大北农励志奖学金。

微信图片_20250619150157.jpg

李沂桐作为国际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主持预备党员转正大会

姐姐羡慕妹妹的国奖荣誉,妹妹羡慕姐姐的科研成果。2024年初,学校开始2024年度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大学生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立项申报;这两个互相“攀比”的姐妹“联手”。妹妹李沂桐申报了市级创业训练项目“区域农田规划——助农小站的惠农之举”并获得立项,姐姐李昕桐参与其中。姐妹俩又从工学院和国际学院“拉来”另外三名同学,5个人分工合作,将农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指导农民农业生产规划的模拟系统。项目结题时被评为优秀等级。

微信图片_20250619165638.jpg

作为工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李昕桐在学院2024级开学典礼上带领新生折叠“工院之冠”

也就是在这一年,担任工学院分团委副书记的姐姐和担任国际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的妹妹“殊途同归”,收获了大学四年学习生涯的最大成果:分别获得硕士研究生保送资格,并顺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录取为2025级硕士研究生。

“太羡慕妹妹的国家奖学金荣誉了——两次啊!”姐姐李昕桐在采访中激动地说,“我感觉和有的人比起来,我的(荣誉)有点拿不出手……”一旁的妹妹李沂桐赶忙捂住姐姐的嘴,不让姐姐继续说下去。姐姐拉开妹妹的手:“哎呀,妹妹你太敏感啦。哈哈哈哈。”

优秀毕业生领奖.jpg

李昕桐、李沂桐(右起第五、六位)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上台领取荣誉证书

坐在一旁的妈妈何黎明看到女儿间的互相调侃,笑得合不拢嘴。就在当天上午,她坐在毕业典礼的家长席区域,亲眼见证了两个女儿作为北京市高校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同时走上主席台,接受学校领导为她们颁发荣誉证书。

聊起同事朋友口中的这两个“别人家的孩子”,何黎明满脸欣慰:姐妹俩各个方面就没让父母操过心,从小的自律性,长大后的自我规划,每件事情自己都特别清楚,并且决定了就付出努力去尽可能实现,“农大给了她俩努力成长的肥沃土壤。当年她们爸建议来中国农大,说我们是农业大国,任何时候任何人都离不开农业,国家对农业也越来越重视。俩孩子欣然答应。事实证明,这个选择结出了硕果,我和爸爸都非常知足。如果说回过去再经历一次(填报志愿),我们还是会选择这里。”

北京市、中国农大“三好学生”,中国农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志愿者”,奖学金荣誉证书…… 毕业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何黎明心怀女儿们献上的这一份份荣誉,踏上了返回大连的行程。而李昕桐、李沂桐这对从襁褓时期开始就同屋、同校、同宿舍楼的姐妹,将在两个月后为了各自的理想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续写她们的人生篇章。

记者:李杨

摄影:欧阳永志、孟祥慈

编辑:马文哲

责编:武慧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