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耀双甲·海外校友风采 | 促民心相通,加勒比海畔中国文化的“摆渡人”

在中国农业大学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印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以下简称“特多孔院”)里活跃着一位从本土学习者成长为文化传播者的杰出校友——洛珍妮。自2014年与特多孔院结缘,10多年以来,她长期担任特多孔院秘书,并在语言中心兼授汉语,用专业与热忱架起中特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中国农大国际教育成果的鲜活注脚。

从好奇到热爱:十年深耕,双向身份的成长蜕变

2014年,洛珍妮带着对中文的好奇,进入特多孔院系统学习中文语言学习专业课程。凭借优异成绩,她于2015年留任特多孔院秘书并担任中文助教,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师,并逐步成长为中文主考官和课程开发者。在农大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她将本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并结合“你画我猜”等趣味教学场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推动中文教育在当地的普及与发展。从学员到教育者,洛珍妮始终致力于搭建中特文化交流的桥梁。

1749101613569006087.png

作为本土学习者,珍妮老师不仅自己掌握了中文,还成为了中文学习传授者。双重身份使她能够立足特多的教育土壤,成功构建并持续运营西印度大学的学分与非学分中文课程体系,让当地学生的中文学习既触手可及又充满乐趣。同时她也乐于支持在读学生,特别是在语言学习策略以及中文与其他学术或职业领域融合的技巧方面提供帮助。

双向身份下的教育革新:本土文化与汉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珍妮感慨在特多孔院最大的收获是更深刻体验了中国文化,长期在孔院学习工作经历使她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工作;基于特多孔院搭建的专业网络和人文友谊,至今仍滋养着她的个人成长与学术发展。

1749101669539064172.png

中文书法工作坊

1749101697732063425.png

“吉庆有鱼”儿童手工坊

作为特多孔院首批本土教师,珍妮凭借学习者与传授者的双重身份,立足特多的教育土壤,创新构建了符合当地需求的中文课程体系。她将加勒比地区和中国的文化风俗融入教学,通过剪纸、编中国结等互动活动,使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紧密结合。在担任中文教师与孔院秘书期间,她不仅优化了学分与非学分课程,还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策略及跨学科应用指导。珍妮表示,孔子学院的经历提升了她的文化感知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而这一平台搭建的专业网络至今仍助力她的教育实践。如今,她正积极推动中特学生交流,促进语言互鉴与文化共融。

农大百廿校庆之际,珍妮也为农大送上了祝福:欣逢中国农业大学百廿华诞,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愿农大在学术卓越、创新开拓的道路上永葆生机,更盼特多孔院续写华章。感谢农大让全球学子在此成长、联结、创造永恒价值;作为孔院校友,深深感恩所受栽培。衷心祝愿中国农业大学在新的甲子征程中再创辉煌,赓续百廿荣光!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图: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