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杰出国际校友陈英才(Mr. Nopparat Buahom)现任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农业领事,全面负责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福建及港澳地区中泰农产品贸易与农业技术合作事务。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首批泰国籍高层次农业人才,陈英才的成长轨迹不仅见证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更成为中泰“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重要纽带。
扎根农大十载:从“唯一留学生”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2002年,陈英才怀揣农业理想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完成预科学习后,于2004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成为同级唯一外国留学生。从分子生物学到田间实践,从昆虫标本采集到荧光假单胞杆菌研究,他与中国同学同堂学习、同步实践,累计修满200学分,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习。谈及这段经历,他感慨道:“农大教会我理论与实践并重,中国同学的勤奋和老师们的倾囊相授,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聚焦植物检疫:以科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本科期间,陈英才敏锐洞察到中泰农业合作潜力,选择师从植物检疫领域权威李志红教授,开启硕博连读新征程。在农业生态健康实验室,他主导实蝇分子生物学研究,系统掌握国际植物检疫规则,参与多项跨境有害生物防控项目。“李老师常说‘检疫是国门安全的守护者’,这让我深刻理解到科研必须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其研究成果为泰国热带水果输华检疫标准优化提供了科学支撑,相关成果被纳入中国-东盟植物检疫双边协议技术文件。
从实验室到领事馆:践行中泰农业合作使命
凭借在农大夯实的专业根基,陈英才回国后迅速成长为泰国农业外交领域的核心骨干。任职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期间,他成功推动泰国榴莲、山竹等特色农产品对华出口额增长,主导建立中泰荔枝病虫害联合防控机制,并促成中泰农业领域多项合作。面对RCEP框架下的新机遇,他表示:“农大赋予我的不仅是技术知识,更是立足全球视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继续以‘农大人’的身份,让泰国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也让中国智慧农业方案惠及东南亚田野。”
从实验室的显微镜到国际贸易谈判桌,从北京海淀的试验田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陈英才用二十年光阴书写了一段“知华友华、惠泽乡邦”的农大故事。他的经历不仅是中国农业教育国际化的生动注脚,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心相通的璀璨缩影。值此母校120周年校庆之际,陈英才也为母校送上了真挚的祝福,祝愿莘莘学子,奋发上进,百廿农大,共谱华章。
中国农业大学将持续深化全球农业科教合作,培养更多的“知华爱农”国际优秀人才,为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与“农大智慧”。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植物保护学院
供图:植物保护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