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校长孙其信主持召开中国农业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科研研讨会。副校长辛贤、林万龙、杜太生、田见晖参加会议。
孙其信代表学校向参会教师代表和有关部门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天的会议是研讨会,正逢其时,卓有成效。会议旨在交流学校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工作进展,同时征求对学校下一步工作部署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展现出“敢于创新”这一学校120年历史积淀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坚定了学校在全球性、历史性的技术变革中,紧跟潮流,力争走在世界前列的信心。
孙其信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思考和部署。第一,要以十二分的态度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充分认识其对当下和未来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医疗、农业等领域带来的划时代意义。过去一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将带来全方位、全领域的深刻变革,也将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内部治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在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期,中华民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学校要把定方向,紧紧把握住这场技术变革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高度重视潜在的风险挑战。第二,要紧抓机遇,超前谋划布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特别是AI for Agriculture的战略性谋划。一是要更加突出原创,强化协同,打破思维定势,产出更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二是要更加聚焦,集中精力做出具有独创性、引领性的成果;三是要推进集成,探索在细分领域的发展路径,明确短板与不足,通过有计划的设计整合,形成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特色优势。
关于下一步工作部署,孙其信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一是要真正形成学校的顶层设计。人工智能将给学校未来发展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建议在学校“十五五”规划中,围绕人工智能制定专项规划。二是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领域已有的良好基础,加大相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模型建设和应用力度。大学的根本职能是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已经深度嵌入教育各环节。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对教材、课堂等多要素带来深刻影响,要主动作为,抓住发展机遇,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可能带来的挑战。三是要积极谋划“1+N”人工智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专项。人工智能交叉创新是未来推动农业科技变革的全新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学校已拥有“神农”“丰登”等大模型,具有良好基础,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力,但要在解决真问题上下功夫。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农业领域,聚焦模型、数据、装备、算法、算力等要素,立足学校特色优势,认真提前谋划,做好统筹工作,开展有组织科研,整合科研团队,集中力量攻关,真正打造出从原创性到可解释性到应用性,再到应用效果一枝独秀,能够体现出农大水平的精品。四是要谋划一些交叉融合平台。要围绕实现AI for Science、AI for Agriculture,构建能够代表学校水平、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打响第一枪的综合性交叉平台。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聚焦智能农业,要在交叉平台建设上率先布局,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上先行起步,适时启动智能农业硕博连读招生专项,真正实现多学科交叉,打造真正的交叉团队。五是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突破的基本保障。要围绕智能农业,梳理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制定专项计划,各学院要解放思想、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六是要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伴随学校对算力和存储需求的急剧增长,要超前谋划基础平台建设,开展自主研发。促进交叉创新,需要打造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攻关的创新生态,要聚焦评价改革、有组织科研等重点环节进行探索。
孙其信强调,今天的会议是全校层面聚焦人工智能主题专题研究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是学校工作方式的创新,通过广泛研讨和深度研究,把脉事业发展的重点核心和目标方向。全校上下要坚定信心,相信在这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中国农大已经走在浪潮的前沿;要敢于创新,人工智能是学校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产出若干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影响力的成果,这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底气和信心。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根据会议精神抓紧研究部署,落实任务分工,作为推动年度重点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对近些年学校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成果进行广泛宣传,让全校师生看到成绩,加快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辛贤、林万龙、杜太生、田见晖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中国农大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可喜进展,要在交叉融合中突出农大优势,促进学科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将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会上,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曹志军、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崔振岭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陈昕分别围绕“AI赋能本科人才培养工作”“AI赋能科技创新整体工作”“校级AI平台及支撑条件”进行整体情况汇报。来自农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和国际学院的15位专家代表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建设、双学位人才培养、AI智慧课程建设、垂直模型研发与应用、人工智能与农业交叉创新等重点领域进展进行汇报与交流。
学校各学院专家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记者:姜萍萍
摄影:姜萍萍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