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1月13日,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出席会议并讲话。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刘旭院士,副主任王浩院士、尹飞虎院士,委员康绍忠院士、张福锁院士、李天来院士、邓铭江院士、赵春江院士、于贵瑞院士、张佳宝院士、冯起院士、梅旭荣研究员、高祥照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实验室主任康绍忠院士主持开幕式。刘旭院士主持咨询研讨和开放课题审议环节。
孙其信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特别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指示下,中国农业大学高度重视,重组与新建了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农业发展关键领域,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他强调,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而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水资源高效利用重大机理与关键技术,对我国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期待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作用,产出更多的高质量成果,为推动我国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室主任康绍忠院士从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进展、社会服务、合作交流、运行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对实验室2024年度工作进行汇报,并提出了实验室未来建设的“五个强化”,即强化人才团队建设和有组织的科研;强化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系统设计和综合集成样板建设;强化基础性工作和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强化前沿技术引领的新兴交叉领域卓越领军人才培养;强化创新文化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他强调,要围绕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目标和四个特色方向,构建有特色的研究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
实验室副主任杜太生教授、梅旭荣研究员、李云开教授与霍再林教授分别作“作物高水效表型解析与靶向调控研究进展”、“区域高水效旱地农业理论与模式”、“大田作物高效滴灌系统灌水器新产品研发及应用”与“灌区农业水网系统模型”的主题报告,对实验室2024年度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汇报。
学术委员会专家及参会领导听取了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和研究方向重要进展汇报,对实验室科研成果和建设成果表示了肯定,同时深入讨论了实验室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一致认为,实验室立足我国粮食安全与水安全的重大需求,面向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际学术前沿,聚焦农业水资源转化过程与节水增效机理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建设目标与定位准确,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验室管理规范有序,建设成效显著。建议实验室进一步加强高水平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持续推动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服务我国粮食安全与水安全战略需求。
实验室副主任李云开教授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报及评审情况进行了汇报,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开放基金项目进行了审议。综合考虑项目创新性、申请人发展潜力和合作基础等因素,遵循“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遴选原则,确定资助15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0万元,项目执行期2年。
会前,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详细了解实验室围绕作物高效用水机理与调控、农田高效节水技术与装备、农业水网系统与智慧管控、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等开展的基础理论创新研究与技术攻关等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科研技术发展研究院平台基地处处长陈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书记沈立峰,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黄冠华教授、李保国教授、李洪文教授等60余人参会。
供稿: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供图: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