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甘肃省副省长李刚一行来校访问,推进省校高质量合作。校长孙其信、副校长田见晖会见客人。
孙其信代表学校对李刚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情况。孙其信表示,中国农业大学拥有118年办学历史,是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起源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新中国首批6所重点建设高校,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1995年入选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与甘肃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产出了一系列突出成果。2011年,围绕西北干旱缺水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发展需求,康绍忠院士带领团队与武威市联合共建石羊河实验站,已经成为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产学研基地。同时,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对口支援甘肃农业大学工作,双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甘肃建设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等,探索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模式和做法。中国农大作为“国字号”大学,将瞄准甘肃发展需求,聚焦重点任务,全力以赴做好石羊河实验站建设,全力支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引领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口支援工作要求,支持甘肃农业大学发展,力争取得更大成效。希望双方进一步密切交流,立足学科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不断拓宽完善合作领域与合作机制,为助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刚对中国农大长期以来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甘肃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全国农业大省,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代表的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在稳住现有农产品规模效益的基础上提质增效,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甘肃省在育种创新、农机研发、盐碱地改良等方面都需要强劲的科技支撑,中国农大作为全国涉农高校的排头兵,在科学研究、农业产业、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做法,双方合作空间巨大。希望中国农大一如既往给予关心和支持,持续拓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细化合作事项,助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会后,李刚一行前往信电学院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工学院全国农机化信息中心、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进行实地调研,并参观“非凡十年·农大篇章”主题展览,了解学校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国际合作等情况。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金泉、乡村振兴局局长韩显明、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吴震,学校党政办主任李青山、社会服务处处长杜金昆、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兼社会服务处副处长唐丽霞参加会议。
记者:姜萍萍
摄影:姜萍萍
编辑:马文哲
责编:武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