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面向2035的学科建设与战略布局工作动员会暨“学科高质量发展规划年”启动会在东区召开。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致辞,校长孙其信围绕学科战略布局作重要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康绍忠,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文科讲席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樊胜根等学科领域专家分别作主题发言。校领导钱学军、单际国、林万龙、杜太生、王勇、杨志出席会议。副校长辛贤主持会议。
钟登华指出,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学校将完成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谋划布局,在这个重要节点,学校面向2035展开“大讨论”,全面审视学科发展现状、态势,深入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和建设方向与战略布局意义重大。
钟登华指出,要深刻认识学科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农业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学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谋划学校学科建设与战略布局要从大局和大势出发,深刻认识强国建设的时代大势,深刻认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创新趋势,中国农大应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担使命、主动求变,在打造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力量上作出新的布局。
钟登华强调,要加快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要高站位谋划学科布局,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和科技前沿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前瞻布局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也要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要增强学科整体竞争力,深入实施学科建设质量提升行动,继续加大引导支持,凝练学科方向,推动学科内涵建设,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继续在特色、优势上下功夫,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推动学科融合发展。
钟登华强调,要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科是学校发展的龙头与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学科建设水平决定了大学的办学水平。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育人初心,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立五育并举、德才兼备的学科育人体系。要服务战略需求,勇担强国使命,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牵引,要推动有组织科研,助力高层次人才培育,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在服务支撑强国建设中贡献中国农大力量。
孙其信以《全球创新驱动下的学科战略性转型——中国农业大学面向2035的学科战略布局思考》为题作重要发言。(讲话全文另发)
康绍忠表示,研究学科发展要看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同时也离不开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科建设更好发展。聚焦到农业工程领域,要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多领域机制,推动智能工程和智能装备引领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张福锁表示,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中国农大在人与自然主战场上理所应当要挑重担、作先锋,要通过跨学科、跨学院交叉融合,打造国际一流的学科发展高地,要整合全校力量,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樊胜根表示,学科发展要多元化,要跨部门,农业大数据与智慧农食系统、生物技术与食品创新、生态农业与循环食物经济等领域拥有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机制、技术应用与推广等困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会上,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曲瑛德介绍了“学科高质量发展规划年”工作方案。
学校学术委员会及学科建设专委会委员,管理服务与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院系主要负责人、分管学科建设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孙其信:全球创新驱动下的学科战略性转型——中国农业大学面向2035的学科战略布局思考
记者:马文哲 姜萍萍
摄影:欧阳永志
编辑:李杨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