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我特别关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推广科技小院模式’有关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今年针对科技小院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布局建设国家示范性科技小院集群,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助力粮食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等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近年来,科技小院持续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从2009年的河北曲周白寨走来的科技小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覆盖全国的庞大网络,全国71家培养单位已建立1055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千余个村庄,770余名教师和2700余名研究生投身科技小院的建设和运行,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小院也走出国门,推广到老挝和非洲8国,连续三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重点案例向全球推广应用。
到田间地头实地探访,与广大师生面对面座谈,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钟登华瞄准进一步推动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开展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科技小院的建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小院建设布局较散,缺乏统筹规划;技术服务指导多聚焦单项农业技术,综合性全面性不足;小院建设发展现状与中央文件和国家重大战略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统筹规划,突出校地协同”,钟登华建议,要“以县为单位,布局建设国家示范性科技小院集群,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助力粮食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
就如何具体布局建设国家示范性科技小院集群,钟登华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进行重点布局。围绕服务绿色低碳、多功能农业、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人居环境治理等农业发展关键问题,支持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黑土地等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地区、产粮大县等区域开展集群建设。
二是支持多学科协同共建。支持国家示范性科技小院集群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全方位所需,在农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乡村文化等领域强化学科协同,鼓励布局不同学科科技小院或综合性科技小院,为全部服务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支持校际、校地合作。支持不同类型高校参与科技小院集群建设,加强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不同层次、不同优势高校之间的协力合作网络,进一步增强集群发展的协调性与凝聚力。地方政府要在政策投入、规划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营造开放共享、协同联动的良好环境。
四是健全激励和质量保障制度。在部委层面成立科技小院指导委员会、科技小院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明确政策支持和工作部署,制定科技小院认证标准,出台科技小院管理办法、准入准出机制、考核制度和细则等,推进科技小院规范化管理。在科研项目、基地建设、年度经费预算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小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记者:刘铮
编辑:李杨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