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国农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第一时间深入学习,热议“三农”话题,深受鼓舞,干劲倍增。
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第一时间,我带领团队认真研读了全文内容,从三十条内容中深感国家农业战略部署的深远格局,为进一步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和提出了实施路径。科技小院再次写入其中,以产业需求导向,扎根农村助农惠农再次得到国家的认可,深感欣慰也令人振奋。近几年来,我们依托科技小院集群建设,在河北曲周实现“绿色吨半粮”突破、在洱海湖畔打造生态保护和高值农业协同发展模式、推进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等,科技小院师生真正进入农业主战场,通过科技创新助推当地农业发展,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我们将以文件精神为指引,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绿色投入品和绿色高产高效区域实现等持续突破,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剑锋教授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这与我们从事的领域紧密相关,指导意义重大。通过改进养殖技术、提升育种水平,不仅能提高畜产品产能和质量,更能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这也要求我们的科研不仅限于实验室内的理论探索,更需走向田间地头,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给农户。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筛选出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帮助农户减少畜禽疾病带来的损失,增加经济效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的新时代畜牧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建设。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挥专业优势,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学院院长宋正河教授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工学院师生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智能农机、精准农业等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方面贡献力量。要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加强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工程领域人才队伍,为农机装备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理学院副教授马晓栋表示,作为理学院的一名教师,我一直从事数学和深度学习的算法研究以及与农业领域的交叉应用。在深入学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后,我深受鼓舞,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发展智慧农业,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这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作为湖北应城智慧设施农业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小院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工作中,我们科技小院的老师和学生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紧密依托科技小院这一平台,继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加强与各方的协同合作,努力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教授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在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乡村振兴和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学校研究生教育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立足“三高”总体目标、“三度”主要任务、“六新”重点举措和组织保障,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学科交叉、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举措,以科技小院、博峰计划、“优学CAU”等品牌项目为抓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国家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涿州教学实验场副场长李轩复表示,推进劳动教育与科普教育融合,提升全民粮食和食物节约意识。今年一号文件再次一次开章明义,要求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在粮食全产业链损失与浪费中,产业链前段损失主要因为技术等客观因素,产业链后端浪费主要因为观念意识等主观因素。《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强化青少年教育和勤俭节约家风建设。节粮爱粮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粮食生产者的尊重。大中小学应进一步强化爱粮节粮教育,依托劳动教育,融入科普知识,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子,科学认知饮食健康、善待“丑菜丑果”、珍惜每粒粮食,以实际行动减少粮食损失与食物浪费,确保粮食安全。
园艺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孙玉佳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协同攻关,作为农艺与种业蔬菜方向的研究生,我们既感振奋又深知重任在肩。蔬菜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延伸,科研必须围着产业痛点转。随着国民对农产品更健康、更营养、更绿色的需求日益增长,团队依托“南繁硅谷”平台,与海南基地联动攻关黄瓜分子育种技术,通过建立基因编辑体系,培育高维生素,高叶酸等功能性蔬菜品种,这不仅是满足大众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更是在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拓食品资源。在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穿梭的日常中,我愈发体会到"小蔬菜"托举"大民生"的深刻内涵。未来我们定会以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继续扎根泥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科技深耕蔬菜沃土,以创新锻造农业新质生产力。
生物学院第二党支部副书记邵梦扬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我认真学习了文件内容,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视。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我特别关注文件中提到的生物育种和绿色农业技术。这些内容与我的专业学习密切相关,尤其是作物遗传改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正是我目前在实验室学习的主要内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争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党支部副书记,我也与支部同志一起讨论了应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农业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从基础研究做起,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马若雁表示,回溯历史,早在一百年多前的五四运动前后,农大人便已在《醒农》开篇词中决然立志,要全力“促农民之觉悟”,矢志“谋农业之改进”。百年风雨兼程,今天科技小院犹如星火燎原,在乡村振兴版图上绽放出灼灼光华。科技小院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通过驻村服务,在稻花香里验证科研成果,于阡陌之间破解生产难题,用满手的厚茧诠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同一百多年前先辈立下的铮铮誓言,今天的农大人始终坚守初心,用智慧与汗水续写服务“三农”新篇章,在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踏出更为坚实有力的奋进足音。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殿杰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夯实“三农”基础。作为博士研究生,我聚焦草地精准管理,开发草地生态系统“土-草-畜”耦合模型,通过模型模拟的手段,因地制宜优化管理措施,探索草地管理最优策略。作为草地农业技术推广的先锋,小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零距离”技术指导,通过开发和应用免耕补播、草畜平衡技术,实现了草地生产和生态的协同发展。文件指出提升饲草生产能力、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是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呼伦贝尔草业科技小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我将带领支部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自找苦吃”的小院精神,践行文件中关于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切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素材提供:各单位新闻宣传员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