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日系列活动 |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校友座谈会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凝心聚力迎双甲,强国兴农作先锋。10月15日下午,在学校庆祝118周年校庆、开启学校“双甲子”校庆筹备之际,土地学院在西校区土化楼132会议室举行校友座谈会,共话学院发展。土地学院党委书记刘尚民,部分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代表、36位返校校友参加座谈会。

1.jpg

刘尚民代表全院师生欢迎校友“回家”。他带领大家回顾了学科、学院历史,介绍了学院成立以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谈到校友工作时他说:由于土地学院是一个新成立的学院,因此,我们把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所有关系转入土地学院的老师指导的研究生,界定为土地学院的校友,初步统计,土地学院校友有近4000位,目前还在进行系统的校友信息梳理。他感谢第一批校友回家“认亲”,并希望通过大家联系更多的校友,在2025年学校“双甲子”校庆时,实现真正的“家庭团聚”。

2.jpg

原信息学院院长、退休教授严泰来老师看到校友们的回归,十分欣慰。他以“传承”为主题,回顾了土地学科的发展史,他说:中国农业大学的土地学科历史悠久,从解放初期的李连捷学部委员,到70年代开展黄淮海盐碱地改造的辛德惠、石元春院士、林培先生,再到本世纪初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李保国院长,都是围绕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开展研究、实践,不仅培养了数千名学生,也为中国的土地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土地学科成长曲折,直到2017年土地学院成立,中国农大的“土地人”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家”。他希望学院师生和广大校友珍惜、爱护这个家,共同努力建好这个家。

3.jpg

张晓东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将院系比作树,老师是叶,学生是花,校友们是果实。她说:院系所在是根、是家,土地学院会为大家培植好这个家,让广大校友能在快乐成功时回家分享经验,在遇到艰难困苦时回家“乘凉”,在知识饥渴时回家吸取营养。

4.jpg

在交流环节中,老师、校友们踊跃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生活工作近况。校友们对学校、学院的培养表示感谢,看到学校、学院的发展变化,由衷地感到欣喜与自豪。纷纷表示:无论现在的工作是否与曾经的专业相关,校训始终是他们的支持和信仰,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有妈在,家就在”,“回娘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校友们用朴质的话语表达了对母校、对学院深切的依恋。校友们也希望能够同更多校友加强联系,有机会进行深入合作,携手助力学院事业发展,以崭新面貌喜迎母校2025年“双甲子”校庆。

5.jpg

6.jpg

7.jpg

会前,学院精心布置了返校日接待处,并为校友们准备了伴手礼,展现了学院对校友的浓浓关怀。

1697600826662099688.jpg 1697600826676063268.jpg

1697600876456010182.jpg 1697600876483080274.jpg

会后,校友们体验了生态瓶DIY亲子互动,在明信片上写下对学院的祝福寄语,饱含了对学院深挚的祝福。

1697600924891066429.jpg 1697600924524022446.jpg

1697601020216064559.jpg 1697601020223052245.jpg

1697601051551004626.jpg 1697601314575089330.png

数载沃土育壮禾,满园桃李沐春风。忆同窗,尽显往兮芳华,聚此间,共乐日月同辉。来日方长,亲爱的校友,邀约2025。

8.jpg

供稿: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供图: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983
分享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