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来华留学生和我校科技小院学生回信精神,总结项目执行成效,推进我校“理论+实践”来华留学农业实践人才培养品牌建设,12月5日,由国际处主办,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承办的“打造留学农大品牌,讲好中国三农故事”2024年国际学生实践专题总结会在东区图书馆召开。副校长杜太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际处副处长杨高文主持。
杜太生对国际学生实践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给来华留学生5次回信精神,结合我校农业特色,不断探索来华留学农业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他鼓励国际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走进乡村,从实践中探寻知识,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在中国所学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带回本国乃至向全世界传播。他提到,2025年学校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学校将进一步搭建更广阔的国际学生实践教育平台,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会上,8位国际学生代表汇报了参加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
水院石羊河“中非绿洲”项目由来自坦桑尼亚的FADHILI DAMAS MACHAGE汇报了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的调研经历,以及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实验和研究成果。他希望能够将从实验站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非洲的农业发展中。
资环学院“中非科技小院”项目由来自马拉维的AUGUSTINE TALABABI PHIRI汇报了在马拉维科技小院的实践成果。他们驻扎在当地农村,和农民一起参与到农业实践中,帮助农民解决了一系列种植中产生的问题,切实推动了马拉维小农户的农业减贫工作。
草业学院“绿色草原”项目由来自坦桑尼亚的AMOSI LEONARD MBUJI汇报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实践收获。他讲述了实践中所使用的草原修复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实验,学习了如何采用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工学院“暑期国际智能农机装备”项目由来自布隆迪的ASSA NSABIYEZE汇报了在京开展的调研经历。他们研究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农业技术、机器人自动化以及新能源等多领域的卓越进展,极大拓宽了专业视野。
资环学院“农业绿色发展”项目由来自津巴布韦的SHINGIRAI MUDARE汇报了在云南洱海的实践收获。他们通过聆听世界顶尖可持续作物与牧草系统理论与应用专家的讲座,收获了大量农业绿色发展和转型的知识,探索研究了现代化和机械化种植的前景。
人发学院“暑期国际研究生论文写作培训班”项目由来自菲律宾的CARLO JOHN ARCEO汇报了在北京、河北易县的培训成果。他们在村里和农户一起生活、互动,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美好。他还收获了学术出版、建立合作网络等技能。
经管学院“绿兴智汇·星城启航”项目由来自斯里兰卡的BHAGYA THILINI PERERA HETTIKANKANAMGE分享了在湖南长沙参加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的经历。她认为此次实践兼具学术成长与文化探索意义,使她从学术会议、农业推广、文化和历史探索等几个方面都有收获。
全球学院“小技术大丰收”项目由来自博茨瓦纳的BIKIE MMELEGI GOSIAME汇报了在河北易县的调研成果。他研究了中国乡村振兴进程中基础设施的改善,尤其是农村公路的建设,显著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他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本国的乡村振兴道路。
随后,实践项目指导教师代表依次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点评专家来自经管学院陈祁晖教授、草业学院梁俊毅教授、水院康健副教授、资环学院焦小强副教授、人发学院花晓波副教授、全球学院张悦老师。导师们对项目实施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他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希望国际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用在中国的实践收获为全球农业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会为2023年和2024年发表项目报道或论文的国际学生颁发了证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紫威、国际处副处长郑晓琳、水院副院长牛俊分别发言,从不同视角对国际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赞扬。他们希望学生们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在中国乡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自己国家的发展当中,鼓励国际学生积极推动自己国家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让更多学生受益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处带队教师代表刘妍言对实践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全面汇报。她强化项目设计和学生管理两个抓手,以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和成果。
机关党委书记韩晓燕、国际处副处长毕蕾蕾、工学院副院长高茹英、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军、全球学院副院长武晋,各学院导师代表、外事秘书和100多名国际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2024年,我校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暑期项目平台,设立8个来华留学生实践育人项目,首次录取86名短期国际进修生,与我校47名优秀国际学历生和58名中国学生组队,分别赴甘肃石羊河、内蒙古呼伦贝尔、云南洱海、湖南长沙等地参加实践活动。国际学生在各国媒体或期刊上发表调研报告与论文20篇;2024年我校中国国情教育活动与优秀学生事迹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媒体报道近10次。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图: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