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中国农大师生第一时间关注大会动态,多渠道收看两会实况直播,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想体会,表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教授表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让我们看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催人奋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谋划。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最佳结合部,在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建设方面发挥着战略性支撑作用。未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将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知农爱农高层次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农大力量。
园艺学院观赏园艺系副教授、云南晋宁花卉科技小院教师孙小明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教育议题再次成为焦点。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强国建设与农业强国目标的同频共振。农业院校是教育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点。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与我们开展的科技小院模式高度契合,通过师生扎根乡村,将绿色种植、数字农业技术推广至基层,助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立足课堂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更要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卡脖子”领域,推动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将论文写在广袤田野上。“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既是嘱托,更是行动号角。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带领学生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践行教育报国初心,为教育强国与农业现代化贡献农大力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教授、植物营养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申建波表示,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彰显了国家对创新引领发展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国力的象征,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支撑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这些观点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和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教师,要努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好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科技小院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一级交叉学科建设,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农业强国建设,为全球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牛俊教授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激发力量。作为一名高校分管教学的基层干部,深感责任与使命。大学学科与专业发展需要快速融入社会发展的新动能,需充分链接行业产业发展对专业知识的新需求,保持传统基础与开拓创新并举,科学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对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多元化教学方式和途径,积极发挥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作用,激发起学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科技生产力的热情。教师们以高水平的知识底蕴和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走入学校校园课堂和实际应用场景,在技术革新的时代教育教学浪潮中勇立潮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晓红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如磐。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与系统性至关重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全局,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一方面,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事热点,把国家发展成就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调研等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深度,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此外,报告强调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民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我将以更高的热情和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灿表示,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议题,这说明未来现代农业生产朝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方向发展,饲料行业也应当坚持向精准营养、绿色环保和高效生产的方向迈进。两会提出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这为饲料行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作为一名动物饲料营养与科学的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更加注重生态友好型饲料的开发与应用,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韩冰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隆重开幕,正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的交汇,我对这次的两会始终保持着热切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回顾2024,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中国科协“在读博士生人才托举工程”、科技资源向一线青年人才倾斜等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充分展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力。作为科研一线的博士生,我们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更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青春力量。展望未来,我们积极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在科研领域,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提高科研素养,助力建设科技强国;作为教师队伍的“预备役”,厚植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建设教育强国。
未来技术学院2023级强基计划学生宋清君表示,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的集结号,我深感振奋。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粮食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这不仅是对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的肯定,更是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巨大鼓舞。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国粮食生产呈连年丰收之景,离不开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新的农业发展挑战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已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农业大学首创的科技小院育人模式,也已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充分彰显了其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我参与了科技小院有关课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坚定了投身农业的决心。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努力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以“强农兴农,青春担当”的豪迈口号,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不懈奋斗。
素材提供:各单位新闻宣传员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