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触手可及的生产力,农业这一古老领域正经历“智慧觉醒”,中国农业大学也正在以“智”为犁,以“数”为壤,带领农业高等教育进行一场深刻的“数智创新”。田间地头,深度学习算法解码土壤与气象密码,具身机器人化身“新农人”精准作业;实验室里,AI加速基因编辑与育种突破,合成数据技术破解农业科研瓶颈;课堂内外,智能体辅助个性化教学,跨学科培养“AI+”的复合人才……
智耕未来,“AI”在农大。本专栏将为您解锁中国农大人工智能创新密码,见证这场静默却壮阔的人工智能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兴起,中国农业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探索师-生-机深度协同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近日,学校从面向全校申报的60门课程中精心遴选出13门,正式启动智慧课程建设项目,标志着中国农大正式迈入以AI驱动教学的新阶段。
13门课程横跨农、理、工、文等多学科领域,它们将借助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持续推动课程优化与迭代,为学子们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学习体验。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始终站在教育变革前沿,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赋能与提质,不仅设立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新兴专业,还推出了“动物科学+人工智能”“园艺+人工智能”“水利水电工程+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深耕“人工智能+大农科”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为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学校自主研发“神农大模型”,以神农助强农,实现农业专业知识问答、文本语义理解、学术文本摘要生成、农业生产决策推理等核心功能,是专属于农业领域的重量级模型,也是对教育部“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重要部署的具体实践。
依托人工智能,学校将在本科教学中搭建丰富的实际应用场景,推动“教师精准定制—AI智慧启发—学生高效互相协作”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师团队和技术团队的深度合作下,构建多维知识图谱,重构知识逻辑与架构,挂载多元且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融入最新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确保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前沿知识;通过知识图谱,学生可实现总观课程全局的知识掌握情况,摸准课程学习的完整逻辑,及时把握学习的进度; AI助教、AI掌握度分析、AI知识点训练、AI资源推荐、AI智慧问答等功能模块一应俱全,实现24小时不间断智慧伴学;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无论是解答疑惑还是评估学习效果,均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学懂、学深、学透,推动教学向更加精准与高效的方向发展。
智慧课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备课效率,优化了教学策略,还增强了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通过AI辅助教学设计、一键式课堂习题生成、教案优化及作业批改辅助等工具,教师们能够更加专注于个性化教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内容,确保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多样化的互动工具如在线讨论区、实时问答功能和虚拟实验室等,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此外,智慧课程建设还将促进教育公平,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广泛的区域,让更多学生受益。
未来,学校将继续多措并举,打造高质量智慧校园生态,致力为学生提供智慧化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开拓强农兴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扎实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供稿:新闻中心
编辑:姜萍萍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