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徐秀丽教授受邀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全体大会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10月17日下午,我校徐秀丽教授受邀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框架下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全体大会,并在“一带一路”与青年发展分论坛中发言。她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对新型青年人才培育提出了需求,为新学科新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全球青年提供了发展新想象。

本届高峰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10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微信图片_20231018104109.jpg

徐秀丽在发言中表示,一方面,“一带一路”催生了中国区域国别学科和国际发展领域的培育与建设,增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主体性,推动其接收并体验到中国海外发展实践的他者反馈,这种双重主体性和比较视角重构了中国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模式和路径。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10年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实践为育人模式创新提供了新场域。中国农大搭建了“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海外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尤其在坦桑尼亚建立的“小技术大丰收”、“小豆子大营养”项目和中坦联合研究中心,不仅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有效平行分享发展与减贫经验提供了新机制,同时也为培养年青人提供深入实践的学习基地。

微信图片_20231018104127.jpg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方面,立足“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新型专业和学科发展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输送全球发展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提供高端智库支撑,做好咨政辅政功能;扎实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与全球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在未来,中国农业大学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农大方案和智慧。

供稿: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供图: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858
分享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