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绍忠院士一行受邀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师轻简化智慧滴灌示范区考察指导

8月1日,康绍忠院士、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吴勇、水利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节水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徐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副所长龚时宏、中国农业大学李光永教授,受邀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师与水院李云开教授团队合作建设的轻简化智慧滴灌技术示范区进行考察指导,七师党委书记、政委李华斌,党委副书记、师长宋学华,副师长彭勇,水院李云开院长、周博副教授、周云鹏副教授陪同考察。

1691317499821099994.png

1691317529724068637.png

李华斌政委代表七师胡杨河党委与人民政府对康绍忠院士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周云鹏副教授代表团队对示范区总体运行情况、轻简化智慧滴灌关键技术创新与“六化”技术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并重点讲解了智慧滴灌云服务管理平台。专家组详细查看了技术关键产品和棉花长势,对技术的应用与示范效果表示肯定。

现场调研后,专家组就轻简化智慧滴灌技术示范与七师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开展研讨与交流。李华斌政委简要介绍了七师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设目标、水资源利用情况,并对李云开教授团队在促进七师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帮助表示感谢。

1691317569509043973.png

1691317599852037221.png

128团李华政委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示范区棉花长势非常好,今年有望取得高产优质的应用效果,同时该技术已经展示出良好的节水效应,截止目前已实现节水36m3/亩,毛管铺设长度由传统模式的50-60m变为轻简化模式的110m,轮灌组面积由6.5亩变为16.7亩,田间出水桩、阀门、地面支管也同比减少了近65%左右。通过减少地面支管数量与节约劳动力,目前累计节约直接成本约33元/亩,对比传统滴灌模式实现节本48-50元之间。”

康绍忠院士对技术示范效果和七师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表示肯定,同时指出,新疆农业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当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水是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牛鼻子,发展高水效农业是破解新疆农业用水短缺与农产品持续稳产高产矛盾的关键。希望七师深化节水科技赋能,进一步深化中国农业大学与七师深度持续合作,打造新疆智慧滴灌示范样板,以科技创新引领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

1691317641730060441.png

吴勇处长表示,该技术是实现农业产能提升、高效用水、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慧化农业转型的一次成功探索,切实实现了农户单产提高与收益增长。徐磊副处长表示,与传统滴灌模式相比,示范区目前已经实现节水10%以上,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龚时宏副所长和李光永教授充分肯定了示范区取得的效果,认为改变了传统模式中跑冒滴漏严重的问题,赞扬了系统压力与流量的稳定性。

李云开院长向师领导对示范区建设和技术示范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下一步将与七师建立更为稳定的校地合作平台,通过持续优化创新与智慧滴灌相适应的鉴选作物品种、密植农艺栽培、合理水肥管理以及全程机械等关键技术,打造新疆滴灌七师模式。

据悉,七师轻简化智慧滴灌示范区总面积4827亩,由新疆农垦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李云开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打造的节水节肥、降本省劳、高效宜机的七师棉花膜下轻简化智慧滴灌新模式。该灌技基于自主知识产权,集成轻简化管网设计方法、小流量长毛管滴灌产品、本地化决策模型以及智慧滴灌云服务管理平台等10余项关键技术与产品,面向规模化农田种植场景需求,构建了从田间环境信息感知、数据远程传输、水肥智慧决策、高效精准实施系统为一体的智慧滴灌系统,实现了系统简洁化、输配精量化、传输无线化、数据本地化、技术成套化、管理全链化,为规模化应用场景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该技术曾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相关产品和技术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产品认证6项。

供稿: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供图: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编辑:欧阳永志

责编:田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