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农大师生热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二)

2月2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国农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第一时间深入学习,热议“三农”话题,深受鼓舞,干劲倍增。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国世教授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乡村振兴与种业振兴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农大的一名教师,过去几年的工作,我一直致力于畜牧产业科技小院的建设,以科技小院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和社会服务。科技小院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是我校进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科技小院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重任。继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这是连续第二年在一号文件中强调该模式,标志着科技小院从基层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科技小院的指导教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以文件精神为指引,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涉农学科专业;助力科技小院建设,凝聚社会力量,向着农业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动物医学院教授孙洪磊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中,农业科研创新被提升至国家关键战略高度,着重强调了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网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畜禽疫病防控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对文件中体现的“人病兽防,关口前移”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对动物疫病防控要点的精准把握,更是保障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守护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指引。当前,非洲猪瘟、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依旧是悬在畜禽养殖业头上的利剑,如何将基础研究有效转化为解决动物疫病防控难题的实用成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是每一名兽医研究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系统、持续地开展动物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原的监测,及时掌握疫病的流行态势,深入挖掘其传播规律,为疫病防控提供第一手的科学依据。深入开展大流行风险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机制研究,研发针对性疫苗产品或防控技术。期望能够将科研成果切实应用于畜禽疫病防控的实际工作中,助力养殖业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桑坤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这意味着当下的工业化城镇化带来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转型。农村人口进城,但在乡村却有个牵挂的家,因而要强调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勾连起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使农民在城乡之间进退有据。这让我联想到我与我的父辈,作为农村上下两代人面临的历史处境与时代挑战。我生于农村,长于乡土,在父辈辛苦外出流动务工的支持下顺利求学进城。虽然我已进城,有着与父辈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但我明白自己的根依旧扎在那片厚实的土壤中。未来怎样理解和呈现农民群体的城镇化想象与家庭本位的行动伦理,将成为我从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动力。这既是我反身认知自己的过程,也是从自己出发理解中国人以家庭为本位的伦理对接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明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发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员令,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立意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是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线路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是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政治判断的具体体现,必将激励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深化农村改革再出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英俊教授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升饲草生产能力,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我国草食畜牧业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而饲草是草食畜牧业和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2024年11月13日由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提出的《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粮食和饲草生产目标任务统筹,支持各地合理利用耕地发展饲草饲料种植,支持在土壤、水热等条件适宜的天然草原科学有序开展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鼓励各地充分挖掘农闲田、撂荒地、果园隙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种草潜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这个《意见》为饲草产能提升和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具体路径,我们应将饲草作物列为基本农作物,尤其是一些多年生饲草,在不影响农田粮食产出的同时鼓励利用其改良土壤功能与粮食作物进行间套轮作等复合种植;同时,农业农村部应和国家林草局推动像农田建设一样投资建设1.5亿亩优质高产多年生草地,利用补播、补水和补肥的“三补”技术,实现草原优质高产饲草生产;同时应推广林下牛羊养殖,尤其在南方应发展农林牧复合系统,提高系统综合效益。这些措施的推行,应实施科技引领,加强草原和草业科技投入,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畜产品产出效率,落实大农业观或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烟台研究院人文与经济管理学院教师郑连虎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具体明确,为解决乡村治理中的基层负担问题提供了切实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公共管理系教师,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让我对公共管理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一方面,学习文件精神让我深刻意识到公共管理的科研工作应当走出书斋、走进基层,实地了解基层治理的真实需求和现实痛点,从而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学习文件精神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乡村治理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公共管理系教师,我们要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科研与教学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构建一个服务更高效、群众更满意的乡村治理体系。

体育教学部副教授贾凌宇表示,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看到体育教育的新使命与机遇。文件强调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农村学校体育面临师资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应推动政策指引下向农村倾斜师资配置,并引入专业人才以提升教学质量。体育教育是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通过开展集体项目如“三大球”,不仅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还促进乡村体育文化建设和社会凝聚力。希望将体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融入农事实践,培育既懂农业又强体魄的新时代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体育人的力量。同时,通过创新体育教学,助力培养身心健康的乡村建设者,共同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紫威表示,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时代 “三农” 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更对高校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加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提升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能力水平提出要求,学习后深感责任重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将组织研究生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以文件精神为指引,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用深厚的“三农”情怀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有效赋能,持续深化“党建思政+科技小院”育人功能,生动谱写红色“1+1”、百名博士老区行等实践育人品牌新篇章,带领广大研究生在讲好服务乡村振兴故事中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硬担当奋斗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社会服务处副处长唐丽霞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工作,为实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安排和行动计划,文件首次提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提出要通过农业科技力量系统攻关,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农业大学一直是我国农业科技的领头军,在种业革命、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农机装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黑土地保护、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方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今年一月份学校召开了国内合作与社会服务大会,提出了要“以高质量国内合作及社会服务,有效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持续拓展学校办学资源”的工作要求,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引。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政策导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抓好顶层设计,完善大合作-大服务的体制、创新做大做强的机制、大胆谋划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合作对接、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建强社会服务与国内合作的专职队伍,用力、用心、用情推进高质量社会服务模式,全力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农大使命与担当。

校团委副书记、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赵阳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作为一名农科学子和青年团干部,我要紧扣文件“科技赋能、人才支撑、文化铸魂”的要求,努力学习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彰显农大青年的责任担当。文件中强调“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优化乡村振兴人才梯队”、“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也给了我更加鲜明的行动指南,我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品牌“稼穑之路”、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调研、农业技术科普、艺术活动浸润心灵等青年活动中夯实综合能力,用行动之力扎根乡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工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马金智表示,近日,工学院车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热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党支部紧扣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要求,连续多年深耕甘蔗机械化产业技术攻关,为云南镇康县帮东村量身研制多款甘蔗收割机,以“农工小课堂”打通科技帮扶“最后一公里”。支部师生党员坚持“问题从土地里来,成果到农民中去”,针对当地甘蔗株距杂乱、坡地作业难等问题,创新研发背负式甘蔗收割机、自走式底盘甘蔗收割机等配套机型,累计开展5次机械化收获示范现场会,吸引300余户蔗农参与。支部以“党建+产业”模式组建党员服务队,驻点指导农机操作、维护,培养多名本土技术骨干,提高全村甘蔗收获效率。师生党员扎根一线,把实验室搬到甘蔗地,用“硬核科技”践行强农使命,为乡村振兴注入“农大智慧”。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王一山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土地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份文件既延续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又在关键之年锚定了新目标、提出了新举措,从耕地保护到生态修复,从智慧治理到海洋经济,政策路径清晰、亮点频出。我们也要以文件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更加积极地参与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的实践当中,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把乡村作为最好的课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素材提供:各单位新闻宣传员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