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两会 | 中国农大师生热切关注2025年全国两会(二)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中国农大师生第一时间关注大会动态,多渠道收看两会实况直播,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想体会,表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社会服务处处长杜金昆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这历史与未来交汇的重要节点,本次两会的召开意义非凡,令人振奋和鼓舞。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学校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社会服务处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做好学校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定点帮扶云南省镇康县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系统总结和凝练中国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案例,继续推动乡村CEO品牌建设,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为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贡献农大力量。

研究生院科技小院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学迪表示,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擘画国家发展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报告充分展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的战略定力。向“高”生长,向“新”而行,我们国家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增强发展韧性。聆听报告,我所感受到的迎难而上的精神,改革创新的活力,充满信心的期盼,也指导我、激励我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来谋划工作,踏实的以“稳”和“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学校管理服务工作岗位上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校团委副书记李慧表示,2025年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等任务,强调了教育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为新时代教育事业、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共青团干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呼唤担当。我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学校青年工作、共青团工作聚焦到实现全国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引领广大青年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交流,把两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帅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今年两会的热议焦点之一,已经成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技术,有着极大的深刻改变传统行业的潜力。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模型已在畜牧业中进行应用探索,并展现了极大的降本增效的效果,但是更先进的算法技术如垂类大语言模型在畜牧业领域的结合和落地应用还需继续探索。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人性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也肯定会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营养系党支部书记吕晨艳表示,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的印发,还有两会中关于教育改革的种种举措,都让我感触颇深,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感到欣喜。这些政策出台为学科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在教学方面,我们将把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作为重点。现在我们增加营养学实验、综合课程设计等课时,还和本地食品企业合作,让学生去企业实习,真正参与到生产和研发中,使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锻炼。科研上,我们积极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聚焦食物营养与功能应用方向,提升精准营养的深度,拓宽其应用范围,争做食品营养领域的先锋。在社会服务层面,将积极投身科普宣传、技术咨询等方面:一方面助力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营养健康产品开发与评价,提升农副产品的产业利用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紧紧跟着国家政策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食品营养系肯定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教育强国和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立伟表示,政府报告中提到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议题,特别是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令我倍感振奋。DeepSeek等人工智能国产大模型的开源突破,印证了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结合本人的研究工作,我未来将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析害虫爆发机制,并开发新型害虫行为调控产品,助力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将积极以“人工智能+教育为切入点,推动学生组建“AI+草业”课题小组,探索技术赋能草业绿色生产新路径,加快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助力攻克草原农业生产系列“卡脖子”难题。

体育教学部教师曲洺萱表示,回顾过去的2024年,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让我深感自豪,也让我对2025年的新征程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做新时代的“破局者”。“与祖国同行”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念和追求。我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使命担当。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育事业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园艺学院果树学系博士研究生姚启圣表示,作为园艺学科的博士生,研读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深感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的深度融合,尤其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绿色转型等领域的部署充满期待。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为园艺作物品种改良与技术创新注入强心剂。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背后离不开种质资源的优化与农业科技的支撑。未来,如何将分子育种、智能设施园艺等技术与传统栽培结合,推动果树蔬菜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是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而“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政策,则要求我们更关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园艺产业链布局,例如特色果蔬产区的标准化与品牌化路径。总理报告中“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与“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也让我们看到产学研融合的前景。通过参与地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智慧温室项目等实践,园艺学科既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又能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舞台。

植物保护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思菡表示,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作为一名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的研究生,我和身边同学对两会的召开满怀期待。回顾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令人欣喜。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不仅彰显了国家经济的韧性,更让我们看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在校园里,我们也切实感受到科研环境在政策推动下不断优化。展望2025年,我们期待在乡村振兴方面,看到更多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举措,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步伐。两会胜利召开激励着我们青年学子砥砺奋进,我将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投身科研,为解决农业和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贡献智慧,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生物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童欢表示,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为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深感自豪。展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新一年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关键领域,正引领我国未来发展。作为生物专业学生,我尤为关注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深感专业与国家战略的紧密关联。通过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蓝图。作为新时代的农大学子,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积极投身于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刘沐妍表示,作为一名研究生和学生党支部书记,观看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后,我深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决心。今年的两会聚焦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为国家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高度重视,这让我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两会中提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我意识到,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将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党建引领在青年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支部同学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张雅琴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将“三农”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路径。这一部署不仅延续了“千万工程”经验的核心逻辑,更通过系统性政策创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精神,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续坚定理论自信,努力践行学术使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素材提供:各单位新闻宣传员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