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对在实施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显著贡献的专利权人、发明人(设计人)以及相关组织者给予表彰。我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C型钠肽在促进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应用”(专利号:ZL201210348285.9)荣获中国专利银奖。获奖专利的发明人为:田见晖、贾振伟、张家新、安磊、吴中红。
卵子体外成熟核-质不同步,导致卵子质量差,是人和动物体外受精技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难题。田见晖教授团队历时十多年,在揭示家畜卵子核成熟机制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利用卵泡因子C型钠肽(CNP)调节卵子核-质同步成熟,独创了“三步法核质同步成熟技术”,攻克了美国杰克逊实验室、诺和诺德公司等世界知名团队多年来采用化学药物同步,导致卵子毒性的难题。该技术引领了人以及多个物种卵子体外成熟技术升级。2015年、2018年先后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成果被康奈尔大学等美国13所院校《高级家畜繁殖学》联合课程选为经典案例。
基于该专利,田见晖教授团队围绕牛羊卵泡发育诱导、卵母细胞高效成熟、胚胎发育等方面开展体外受精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构建了良种牛羊体外胚胎扩繁技术,每头良种牛羊供体年均可扩繁后代达30头和45只以上,成果在内蒙古、河北、新疆等地企业进行转化应用。仅内蒙古赛诺一家企业生产良种肉羊体外胚胎达3万枚,占全球70%以上(国际胚胎技术协会IETS2023年报),使我国肉羊体外胚胎扩繁水平与规模居世界前列。利用该技术培育了杜蒙羊等新品种,目前扩繁的杜泊等良种肉羊占国内60%,引领了繁育技术升级换代,带动了我国牛羊种业快速发展。
本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学校还同时荣获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专利为“一种溶解氧浓度测量装置和方法”(专利号:ZL201510665561.8),发明人为:李道亮、王聪、位耀光、陈英义、刘春红、李凤妹、张旭。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金奖30项、银奖60项及优秀奖607项。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评选,其评选标准涵盖专利技术先进性、市场应用价值、保护状况及社会效益等维度,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国家级政府部门奖。
供稿:科研院
供图:科研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