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积厚成势丨信电学院:久久为功谋发展,笃行不怠谱新篇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2024年,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团结带领全院师生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坚持党的领导,聚焦政治建设,为实现高质量稳步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5次,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等围绕智慧农业、智能科技等开展二级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有序组织教育读书班、支部联学、警示教育、党委书记讲党课等3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累计开展90余次,推动党的纪律入脑入心。

1740015158941095469.jpg 1740015239218057195.jpg

持续深化党建“双创”工作,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科学调整学生党支部,成立18个学科团队研究生党支部、6个专业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获校级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二等奖,精品主题党日活动一等奖。数据科学研究生党支部于2024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24年,获批北京市课程思政课程培育项目1项、北京市关工委课题1项。

1740015794142014293.png 1740015998707031354.png

二、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质量联动提升,培养知农爱农拔尖创新人才

生源质量稳中有升。坚持“招生促进培养”理念,紧抓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优质校日常走访、生源基地校建设、驻点咨询等,全年开展招生咨询宣讲活动100余场,派出教师超过200人次,在安徽、陕西招生工作连续2年业绩突出,安徽稳定在30+,均达历史最好成绩。

图片 25(1).png

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完善一流课程教育教学体系,高质量完成五门大类平台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及授课任务,立项市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校级虚拟教研室1项。深耕“人工智能+大农科”领域探索,完成“园艺+人工智能、动科+人工智能、水利水电工程+人工智能”复合型双学士学位项目。连续组织6届智慧农业(人工智能+)与 1届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班,推动全校研究生的人工智能+综合能力提升。

图片 21(1).png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建立学生成长全方位支撑体系,1人获评学校“五四青年标兵”,2篇研究生论文入选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4名学生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个班级获评北京先进班集体。学生团队在2024年中国大学生国际创新大赛国赛中获得国赛铜奖1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1项。

1740016368978027995.png 1740016391300002153.jpg

三、统筹推进学科建设,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提升科研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能力稳步增强。组织开展“双一流”监测数据集中填报,联合工院、水院完成农业工程《2024年“双一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学科高峰提升计划)》。学院制定《面向2035学院学科战略布局方案》,牵头申报并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和“智慧农业技术领域农业专业博士学位点”,获批我国农林高校首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成功召开能源动力专业学位博士点建设研讨会,完成2024年首届招生工作。

图片 28(1).png

1740016933498059849.png 1740017006656018423.png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有组织科研接续突破。面向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以智慧农业为主线,创新融合数字信息关键技术,打造智慧农业发展体系与平台,全速推进智慧种植、养殖、农业装备、农村能源4个领域的发展,服务农业行业升级,为国家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依托农业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3个学科及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开展创新性研究,新增教授工作站11个、科技小院3个,教师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学院成立农业AI研究中心,有组织开展农业领域AI研究和应用;研究团队发布“神农大模型2.0”、发布第一个数字渔业领域垂直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服务于农业多场景的实践应用;积极推动重庆巴南耘间·农业产业互联网“一张图”,初现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新模式。

1740017150350086112.png 1740017170194082166.png

1740017619469091624.png

学院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积极落实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任务,派遣孙瑞志教授赴疆挂职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牵头撰写《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23)》,2人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举办第八届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ICSaid2024),参与组织世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WAFI)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分论坛,承担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2项。

图片 35(1).png

1740017751838060740.png 1740017771794036130.png

四、强化科技创新导向,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科学技术、装备研发与产业融合发展

面向国家农业科技主战场,凝练学科方向,促进智慧农业全领域发展。2024到校科研经费1.2034亿元,首次突破1亿,超额完成既定任务指标(1.04亿),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和课题4项;主报获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牵头制定省部级标准2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80项,成果转化10余项;发表SCI论文 222 篇、EI论文27篇。

1740017896522035116.png 1740017916819056669.png

1740017987710002818.png  1740018003326045700.png

五、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院计划,打造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高质量生力军、主力军

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学院成立师德委员会,统筹师德师风建设。1名教师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评2024年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依托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新教工定制培训活动4次,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选派2名教师参加校赛,其中翟卫欣斩获学校决赛一等奖。

1740018230356008817.png 1740018246421076926.jpg

人才强院战略深入实施。学院制定“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发展计划,引进“人工智能+人才”,支撑人工智能双学士人才培养项目。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国内知名企业青年研究员、知名高校博士后等优秀青年人才16人,获批领军教授A类1人、领军教授B类4人、青年新星A类1人、青年新星B类2人,服务国家战略和学院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1740018285929050118.jpg 1740018300190018417.jpg

六、汇聚各方力量,完善保障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讲好奋进信电故事。持续壮大主流思想宣传。制作汪懋华院士人物视频《礼物》,获评教育部2024年教师风采艺术作品优胜奖、教育部“读懂中国”最佳微视频奖,树立了“大先生”信电典型。在央视新闻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展示30余次,持续增强师生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

1740018396486093580.jpg 1740018606515048661.png

凝聚和谐信电力量。凝聚发展合力,举办学院校友理事会“迎双甲 备院庆”专题研讨会,启动“70年70人”校友寻访活动,挖掘院史故事,凝练学院精神。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教学督导、课程思政、关爱辅导及文体竞赛中的作用和优势,《数智叙事语境的数字展览馆建设》获批北京市关工委课题立项。

1740018925252046676.png 1740019159256048130.jpg

营造幸福信电氛围。把师生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创建“信思享 政充电”行政沙龙,聚焦行政管理工作及业务提升,为学院管理育人赋能增效;启动楼宇文化二期建设,征集校友板块设计;成立“热辣滚烫”健身协会,定期组织健身、拔河、集体生日会等文体活动,不断提升作为信电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740019361564010726.png 1740019380283047196.jpg

1740019710357097430.png

信电学院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作为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精准发力,突破创新,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双甲子校庆和学院七十年院庆。

供稿: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供图: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1520
分享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