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开学第一课 | 教师代表张福锁院士在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新闻中心 2018年09月05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立志、有恒、奋斗成才

——在2018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福锁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祝贺你们来中国农业大学做研究生!欢迎你们加入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团队!我想你们现在都充满好奇,中国农业大学能为我提供怎样一个舞台?我在这里几年能学到什么东西?我怎么做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今天我虽然没法回答你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问题,但我想从自己的经历和一些感受中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为此,我选了三句话八个字与大家共勉:那就是立志、有恒、奋斗成才!

今天谈立志,有不少同学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因为你们在大学时代可能就已立下大志。但我今天还是要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因为人是信念的产物,你有什么样的志向,你就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你最后就会到达一个连你自己不想去的地方。如果你有机会去拜访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都会告诉你一个同样的故事,那就是他们曾经有一个梦想,然后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接着就坚持不懈地追求它,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甚至要经历无数次的磨难,甚至灾难,最后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确定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的目标是月亮,射不到月亮也能射到老鹰;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老鹰,射不到老鹰就只能射只小鸟”。爱默生说,“这个世界会为那些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指路!”古人的话富有哲理:道不远人!决心一定,天机亦随之而动!大家要问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应该追求的远大目标?解放了中国劳苦大众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让印度结束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圣雄甘地说,你会在奉献自己,服务于你的同胞、国家和信仰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用科技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大家要问,我们在中国农大能干什么?今天我就用我们团队这十年的经历说说“不为人民做事情,干什么都是小打小闹”的道理。十年前我们决定到农村去,到生产一线,真正探索一条既能推动三农发展,又能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很显然,这个想法不合潮流,因为现在大家都往城里跑,我们却要去艰苦的农村;大家都希望能在大城市国际化的实验室里做一流的科学研究,发好文章获大奖,我们却要到农民地里去帮助农民,还想培养高水平人才,出一流的成果。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可能的,因此愿意下去的人寥寥无几。2009年初,我们三位老师和两位研究生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村一座废弃的农家小院住了下来,农民天不亮就拿着被虫子咬了的麦子把他们从被窝里叫起来问怎么回事,晚上村民们聚集到小院一会讨论他们的庄稼,一会说说他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小院成了他们聚会的地方。老师同学们白天下地指导生产、做田间试验,晚上和农闲时做农民培训,传播知识。为此村民们高兴地把这个小院称作为“科技小院”。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常年驻扎农村,为农民做“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 “四零”服务,在田间地头建立科技长廊,随时培训农民学习技术;开着科技小车下到地里把农技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村民们高兴地给我们写诗、请我们吃饭,有农民甚至自愿捐款组织给我们唱大戏!为了让科技留在村里,我们探索如何培养“永久牌”科技农民,科技小院在村里开办起农民田间学校,学生当老师,村书记或种田能手当校长,村委会当教室,系统培训农民科技骨干,通过他们把技术传播到更多农户;同时还帮助村里发展合作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推动规模化经营。师生们节假日顾不上回家,在村里和农民一起搞联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开办识字班、舞蹈队等,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幸福指数,同时带动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我们有的同学被全村党员选为支部书记,有的被县委县政府选为全县杰出青年!得到了在学校里得不到的锻炼。现在大家可能要问,他们的科研怎么样?能出成果吗?这也是我们前任校长担心了好几年的事。事实证明,同学们蹲在农村、工作在生产一线,是最了解生产和最容易出成果的。他们不仅比在学校的同学们写出了更多更有用的中文文章,而且也发表了40多篇SCI论文,他们还创建了一系列在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方法与技术,很多是现有的教科书上所没有的。他们在农民地里与农民一起找问题,创新技术,一起探索技术大面积应用的好办法和新模式,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创造了既立地又顶天的奇迹。

科技小院研究生们从北京的象牙塔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科技小院,他们在这里不仅是学生,而且还是农民、教师、技术员、挂职干部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有的同学被村里和当地政府请去做活动组织人,有的还被农民请去当婚礼主持人!他们边生产边实践,边服务边研究,科研素质提升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大大提高了,他们还没毕业就被企业和国家机关等用人单位预定完了!科技小院培养的人不仅业务水平高,而且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饭洗衣,深刻理解了三农的艰辛,培养了三农情感,真正成为一懂两爱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今年也被教育部和农业部联合推广到全国农林院校。全国政协原主席俞正声在考察广西金穗科技小院时说“中国农大到基层产学结合、服务三农走对了路子”;全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认为:“科技小院既是引导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又是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一种新模式”。国际小农户研究专家 K.Giller评价,“科技小院这种扎根农村助推小农户增产增效的创新模式是全球最成功的典型案例”。

科技小院的实践证明:每一位研究生都可以做到立地顶天,创造奇迹。立地就是用你们的知识和才干解民生之多艰,顶天就是解决科技难题、出一流成果。这也进一步说明,有什么样的追求,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同学们,大家一定要树立雄心壮志:解民生之多艰,成国家栋梁材!

有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下面我说说有恒,有恒就是持之以恒、就是决不放弃、就是坚忍不拔。著名演员史泰龙说,我不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或者最有才华的人,可是我成功了,因为我能够坚持、坚持、再坚持!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他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决不放弃;第三,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几年前我曾读过一个朴实无华的故事:一生磨一镜。请大家分享:

“在欧洲的荷兰,有一个初中刚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上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六十多年,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轻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所以,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仍然是不够的!要有不达目标永不放弃的毅力和决心,要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和恒心,还要有屡败屡战、越战越勇的韧性和精神!能建丰功伟业的人,多半是那些在别人看来毫无希望的处境下仍不懈努力的人!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告诉自己多忍耐些,再坚持一下,千万不能丧失信心和激情。你越坚持就越相信自己行,你越坚信自己能成功,你就越能坚持不懈。我特别喜欢居里夫人传里她的一段话: “我们的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居里夫人做到了,一个异国小女孩留学法国,靠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我建议大家好好读读她的故事。我从大学开始已经读了十七遍《居里夫人传》了。

最后我谈谈奋斗成才。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奋斗成才的好榜样。他15岁就从北京到陕北梁家河下乡插队,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在黄土高原贫困的窑洞里,他必须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总书记不仅过了这四关,而且磨练成老百姓最信任的人,被选为大队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坝、挖井、办缝纫社、铁业社,办沼气等,并且在困境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七年知青岁月,造就了今天的人民领袖!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能得到这样的锻炼机会!如果是,请大家到我们科技小院来!我们现在在黄土高原上有十几个科技小院。

俗话说: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如果你不比别人干得多,你的价值怎么会更高?爱因斯坦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因为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贝多芬说,“人的一生,全靠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成功。”同学们,研究生成长之路就是典型的奋斗成才之路,充满了艰辛,但又有常人难以体会的快乐。是苦是甜,完全取决于你追求什么,你怎么做。如果你发奋努力,不断进步,你就会享受你奋斗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你也就会乐在其中。我喜欢努力工作,经常感受“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鸣先” 时工作的乐趣,也经常陶醉在周末或节假日无人干扰的经典文献阅读之中。我不是最聪明的人,但我肯定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几十年来,我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不是在实验室办公室,就是在科技小院和农村。我坚信,成果是靠辛勤劳动获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生命中只有两个目标:追求你所要的,享受你所追求的!人们在总结爱因斯坦的成就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最大的优点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其实,这不是爱因斯坦的专利,它是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共同特点:你为你的idea而奋斗,还有人给你买单!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职业啊!同学们,你们完全可以做到在科研中寻找乐趣,在追求快乐的同时去创新科技,成长成才。

学校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天才发挥出来!中国农大如何才能发挥在座的各位的天才哪?我今年给学校提了一个想法:建一个国际化的跨学科跨学院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绿色发展学院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简称两院。两院与现有的各个学院不同,因为它跨了植物生产、动物生产、食物消费、资源环境、经济政策等农业全产业链,它不以二级学科或一级学科为界,强调系统创新、交叉创新,重点要在交叉界面互作理论、卡脖子技术和系统定量与优化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既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也为今后15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提供范例,培养高水平的、立地顶天的复合型人才。今年3月份我陪孙校长访问荷兰Wageningen大学,比较了农大与Wageningen大学博士生培养的差别,Wa大的每位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答辩时就要发4篇SCI论文,RI达到2.44。一般2.0就是world leading了,wa大是全球第一!我们现在大约在世界平均水平上,RI为1,。如果我们的博士论文水平能提高一倍,我们学校的科研产出就可再上一个台阶,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不仅如此,我们的博士毕业生就会向瓦大博士生培养目标更接近一步,他们的目标是毕业就是优秀科学家。因此我给校长书记提出了以创新博士生培养模式为抓手,引进国际智力,国际化培养,以科技小院立地顶天的做法为借鉴,打造一个既能解决农业转型发展问题,又能出一流成果,还培养一流人才的新的交叉创新平台,为双一流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的建议。目前学校正在支持我们与Wageningen大学及全球A5大学联盟一起构建PIE项目,P,就是phD training,希望每年有50到100个跨学科跨学院的博士生加入国际化培养;I,就是impact,希望把博士论文写在大地上,产生最大的social impacts,把科学发现发到国际顶点的CNS刊物上,产生最大的科学效应;E,就是education,希望建立理实并重、立地顶天的新的教育模式。如果能够把这三个创新融为一体,将会彻底改变现有的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将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欢迎大家加入我们交叉创新的队伍。

最后祝愿同学们立大志、做大事、持之以恒、奋斗成才!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周幸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