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合作经济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中国的农业农村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3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在农村发展合作经济的重要性,指出:“过去五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农村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深化供销合作社、集体林权、农垦等改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农村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社员的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0年底农村合作社的数量已经达到224.1万家,覆盖全国近一半的农户。合作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农村的集体经济,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并带动了农民增收。而要继续发挥合作经济的成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合作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为支持农村的合作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例如: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制定等等。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合作经济的日常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助推了合作经济的发展。但在现实中,合作经济的运营依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一些农村的合作经济日常运营违背了“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原则,合作经济产生的利润全部由管理层成员占有,而普通社员却无法获得收益。为此,应该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对于运行不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予以相应的处罚,制止侵犯社员利益的事情发生。
二. 形成党建引领机制,赋能合作经济发展。党建引领是中国农村的合作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和特殊经验。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山东省烟台市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成了党支部助推合作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贵州省塘约村让村民入股村支部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村庄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收入提升的双重效能等。党建引领合作经济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作经济组织运营成本高、组织农民难等问题,是合作经济发展的未来指向。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需要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发挥党委领导体系的优势,调集更多的资源支持党建引领的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党建引领合作经济的机制,赋能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
三. 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从现实来看,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而这些农民虽然被称之以“新型农民”,但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这直接降低了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来培养更多的面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人才,一是依托高校资源,开设专门培养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才的培训班,让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人才接受管理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二是鼓励一些高校开设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相关专业,培养更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专业化人才。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