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解读两会(十)

李曌:以大国担当和团结伟力共筑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本次“两会”非常值得关注的是环境资源界别将首次亮相全国政协大会,这是全国政协自1993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首次增加的新的界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重视上升到新高度,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国民心中,在各领域影响深远,是为更好地贯彻“双碳”政策以及实现经济与生态双向良性互动作出的重大政治创新,彰显人民至上的坚定立场和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与党的二十大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团结”一词上高度契合,这使得今年的政协会议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要完成“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必须构筑坚固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政协委员云集于京,举世瞩目。作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学生党员干部,我深知自己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关注“两会”,通过两会,第一时间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新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设计,认清国际国内大势,坚定政治信仰,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做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255
分享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