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财经时评 | 从600亿美元对非援助的舆论之争,看中国崛起走向世界还缺什么?

财经时报 2018年09月0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熊平

今天一早,同事就神秘地转来一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你以为援助了600亿,其实大多进了他们自己的口袋》,看过之后发现与大多数网文一样,数据少,论断多,但颇受吃瓜群众的喜爱。打开电脑又看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唐丽霞教授发表的《如何理解中国的对外援助》,文中用专业数据对网上流传的"中国对外援助就是到处撒钱"观点进行逐一的驳斥。

什么激起了舆论的浊浪?

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支持(专业读者请注意:其中1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提供20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额度;支持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

2018年9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和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Cyril Ramaphosa)(左)、塞内加尔总统马基·萨勒(Macky Sall)(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联合记者会。

此外,习近平主席做主旨发言时,向全世界做出承诺:"中国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同非洲一道制定并实施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和行动计划,实施50个农业援助项目,向非洲受灾国家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

紧接着,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要帮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非常明确,但任务也确实不轻。"通过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用十几年时间,帮助非洲12亿人口解决吃饭问题,是一项造福非洲、造福人类的义举。"

支持12亿非洲人口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多大的担当?

困难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中国农业技术能否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所述:"世界银行和IMF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38个重债穷国中,32个集中在非洲。在粮食安全方面,根据世界粮农组织2015的数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仍有超过60%的人生活在农村,近6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大部分国家的粮食自给率仍低于50%,也是世界上惟一的粮食纯进口大陆。在2015年新发布的70个低收入缺粮国家(LIFDCs)中,非洲国家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非洲大陆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唐丽霞在乌干达水稻产区与当地水稻种植示范户的农民交流(图片 : 中国农业大学)

根据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网站所载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萨加莫尔研究院利比里亚项目主任、高级研究员唐纳德·卡塞尔(Donald L. Cassell)2013年的一篇报告,非洲的土壤和自然植被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技术的缺乏和政治上的忽视,使非洲的农业发展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过去三十年,非洲政府和外部金主减少了在农业上的投资。非洲各国政府财政预算中,农业所占比例从1980年代的7.3%下降到了2000年的3.8%,同期内金主的投资则从18%减少到3.5%。非洲急需遏制农业下滑的趋势。

中国能否帮助非洲遏制农业下滑的趋势?围绕"12亿非洲人口吃饭"这个目标,下一阶段中国有很多工作要突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在中国援助坦桑的农业示范基地演示如何种玉米(图片 : 中国农业大学)

为什么中国的国际担当引来争议?反思中国对外援助的伦理基础

面对巨大的国际责任的担当,网上开始流传着许多"吃瓜群众"的文章和议论,其意都在反对对外援助,一是认为对外援助就是到处撒钱,中国自己钱还不够花;二是认为援助的资金大多流向了腐败政府和中国的腐败分子。也有部分专家学者站出来驳斥这些观点,如本文开头提到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唐丽霞教授发表的文章《如何理解中国的对外援助》,用了大量翔实的数据说明中国的援助规模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在国际上都属于不高的水平,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对外援助并非"只种不收",而是互利双赢。

然而,我们援助非洲的前提必须是非洲有巨大的市场回报、可用的矿产和养活世界的粮食吗?如果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进行国际交往,恐怕文化相通、民心相通会落空。

其实这些争论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亟需构建对外援助的伦理基础。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李小云教授在5月4日第一期 "南南合作/国际发展合作洞见"沙龙中用深入浅出的话指出:"互惠互利不是伦理基础,伦理是即便我饿了我也给你吃,这叫伦理。"李小云教授继续强调,"不是非要大家硬着头皮饿着肚子去援助别人。而是说,当我们的文化基础里没有这个视角的时候,即使当今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粮食12年增产,即使2017年中非贸易顺差高达190多亿美元,我们回馈一点给非洲,就引来很多中国人不理解。"

2018年8月23日,李小云教授在《非洲农业发展潜力及中非农业合作建议》报告发布会现场(图片 : 财经时报)

另一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接受了来自24个国家的经济援助。从1979年开始,经过28年的援助,日本成为中国的最大援助国,总援助资金占所有对华援助国家资金的60%以上,而中国,也是日本对外援助中最大受援国。但是当更贫穷的国家需要中国作为援助国的时候,一些人就不适应,不理解了。

对外援助起源于西方基督教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全民信仰的原因,对外援助有统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即上帝是财富的拥有者,个人只是帮助上帝守护,这是他们的伦理。根据唐丽霞教授提供的数据,西方发达国家无偿援助的额度远远高于我国:2010-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中无偿援助总额合计135.37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援助是942亿美元,德国445亿美元,法国424亿美元,英国418亿美元,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无偿援助。即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对外援助的程度也要低于以色列、土耳其和阿联酋。并且,西方媒体对我们以互惠互利为基础的援助感到不可思议,并导致援助概念的进化,即从援助改为发展合作。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中华民族首先需要构建新的伦理基础,才能走向世界,更好地与其他国家人民一道构建命运共同体。李小云教授在第一期洞见沙龙中说过,"现在有很多欧洲人到非洲的艰苦环境去,比中国艰苦多了,西方人留下的足迹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这个民族走向世界真正崛起,缺什么东西。"

非洲儿童。(图片 : Pixabay)

尽管援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如腐败等现象的存在,但是这些腐败的现象在国内也有,应当得到很好的治理,但是不能成为阻挡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走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实际上,这次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旨发言里已经包含了中非合作新的伦理基础的萌芽,他说"中国主张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张开怀抱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他还说,"中国始终认为,非洲实现长治久安、发展振兴,是非洲人民心愿,也是国际社会责任"。

中国援助非洲需要构建一个新的伦理基础,如此才能超越西方,也能让国内的声音统一起来,但是做到这一点需要时间。"所以年轻一代的首要任务是探索我们的新伦理基础,"李教授说,这不是几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的伦理基础,需要全体中国人深深思考。

财经时报2018年9月6日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