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蝶变的光明村:依托乡村旅游开发走上乡村振兴之道

中国青年网 2019年10月2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15年前,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还是偏僻的小山村,村里环境简陋,村民生活单一。15年后的现在,光明村已实现蝶变,成为赏村景、解乡愁的好去处。10月26日下午,在第七届爱故乡大会暨湖湘乡村振兴论坛上,光明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志伟介绍了光明村的蝶变过程,分享光明村实施乡村振兴的经验。

  “2004年,光明村的村民住的还是土坯房,村里的道路也没有硬化,狭窄而泥泞,村民几乎都靠步行外出。”陈志伟回忆起光明村的过去,那时,光明村还是长沙市的建设扶贫村,全村人都过着单一的田园生活。

  为了改变光明村多年的落后面貌,从2008年开始,光明村开始寻求改变。“首先想到的就是推产业。”陈志伟说。那一年,光明村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采取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土地全部交给合作社进行管理,老百姓每亩有1400元的租金,成功引进21了个项目落户乡村。“从这一年开始,光明村的条件逐渐改善,部分村民开始住进了小楼房,尽管条件简陋,大部分生活物资还是靠肩挑来解决,但现在回想,光明村走出的这一步棋为乡村振兴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望城区有一句:“红配绿看不足。”陈志伟介绍说,“这句话的意义就是望城区有丰富的红色人文背景,有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以红色党纪引领和美丽乡村为定位,打造特色旅游,这样的概念和想法在望城已具备一定经验。”

  “这些条件,光明村也具备。这里有山有水,也有红色人文背景,有幼幼学校旧址,还是革命将领秦汉三的故里。”陈志伟介绍说。于是,在产业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光明村开始着力于乡村旅游产业。

  “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光明村的文化底蕴,我们把全村划为山地旅游渡假村、现代农业观光区、谷地休闲度假区和滨水生态休闲区四个区域,并结合李淑一珍藏馆、杨开慧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打造了亲子、乡游、康养以及党建的大观园。”陈志伟说,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光明村慢慢实现。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光明村还注重“兴基础”“美环境”。光明村依托湖湘民居特色,对所有的农户家庭、道路进行改造,对全村的水利设施以及稻田全部进行配套的综合整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带有湖湘特色的民居小院。”此外,光明村首创湖南省乡村环境收费制,实现了三级网格化的管理,镇环保站进行了三级分类,更有污水处理系统、隔油池和三级净化池以及人工湿地,厕所污水、厨房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最重要的,还是改变村民的生活理念。”陈志伟说道。而这一工作的成功开展,在于突出党建引领。“光明村从2013年起就确定了党员每人每月5天的义务活动,采取积分制等考核党员的意识形态,创新了党员管理模式。每名党员负责联系三位普通农户,需要每个月走访一次,对其生产生活习惯、思想动态、生活垃圾的分类、养老合作医疗的缴费等进行动态跟踪,开展亲情帮扶、劳动力帮扶、资金慰问帮扶。”陈志伟说,同时通过开展“评选好婆婆”活动、环境卫生评比、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等,光明村的村风潜移默化间得到改变,村民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

  “经历15年的进步,光明村形成了‘蝴蝶文化’。”陈志伟说,“地图上的光明村看上去就像一只展开了翅膀的蝴蝶。如今,这只蝴蝶愈发地鲜艳美丽,它的焕然一新激励着每一个光明村的人。”

  【专家观点】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明贤:光明村是唯美时尚的乡村振兴典范,乡村振兴道路上,它重视党建引领,重视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重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也注重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结合当地独有的资源,实现了蝶变。其中,光明村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作用。光明村产业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即文旅结合,这离不开村支两委职能作用的发挥。光明村在产业发展过程注重产业机制的改革,治理机制完善,共建、共享、共治,注重组织的创新,注重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特别是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发挥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人文、红色文化的优势,文旅发展定位很精准。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何慧丽:光明村的发展,在于组织过程中的创新,体现了鲜明的当地特色。文旅融合,统筹规划,特色旅游、全域开放,这是光明村依托自身条件走出的独有的发展之路。(邓拓平 刘玉锋 李焱燕)

中国青年网2019年10月27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