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丰收之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丰收

新京报 2019年09月2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昨日开始,新京报乡村频道与我校宣传部联手,推出专题报道《丰收之路》,从中国662238个行政村里,选择了十个案例加以报道,本网从今天起对相关报道予以转载,以飨师生。

九月,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论岁月如何更替,时代怎样变换,不论是农业时代,还是工业时代,抑或是信息时代,丰收,都是这片大地上栖居的人们不变的追求。

但丰收的意义却在变化。

河北沽源喜迎丰收。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现代化以来,农业生产方式正发生着巨变。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然和现代产业体系融为一体。

“把酒话桑麻”式的田园生活,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悄然改变。

“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生态,在互联网时代,与世界连成一片。

“家庭协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规模化、自动化的现代农业转化。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正在变成新型的现代农民。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广袤的农村大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从农村肇始,十八大之后的农村改革更加活跃,自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镇发展模式。在今天,丰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更是现代化转型中,一个古老农业文明重新振兴乡村的期盼。

2019年秋分,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新京报乡村频道与中国农业大学联手,从中国662238个行政村里,选择了十个案例,选择的标准或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复制与传播,那不是曲高和寡或近水楼台,而是来自土地与勤奋的思考。它们有的在产业扶贫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将贫困中的农民,变成了新兴产业的主人;有的借助互联网,创造了新的市场模式;有的打造乡村文化,吸引八方来客;有的升级传统农业,恢复乡村活力……我们试图提炼新农村发展模式的不同样本、不同路径,记录了它们非同凡响的发展历程,并在这里与乡亲们分享今日丰收的沉甸甸的喜悦。

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丰收节,不只有稻谷金黄,不只是水果飘香,在现代化转型中,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每一个人,都有他们不同的收获,每一个村庄,也都用他们不同的方式,开启属于他们的丰收节。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新京报客户端2019年9月23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