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卢怀玉:擦亮“冀棉援疆”这张名片

中工网 2021年08月1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人物名片

卢怀玉,1971年出生, 中共党员,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党支部书记、会长,中国科协九届常委。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特等劳模,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2011年被授予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党的十八大代表。

我想对党说

作为来自农业一线的劳模、共产党员,我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擦亮“冀棉援疆”这张名片,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全国的棉花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成长历程

1994年,出生于农村的卢怀玉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他放弃留在北京工作和出国深造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决心用所学知识帮农民增收致富。

怀揣着梦想,卢怀玉进入河间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以下简称河间国欣)工作。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他发现境况却是另外一个模样:毕业当年,他和父辈们细心伺候着棉田,结果却大失所望:当年,棉铃虫害开始肆虐全国,河间国欣尽管做了严密的农药喷洒等预防工作,也未能逃过此劫。这事对卢怀玉的内心触动不小,却又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棉花自身能抗虫!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已经问世!”听闻这个喜讯,卢怀玉马上行动起来,先后十几次到该所向专家求教,建立合作关系,并及时引进3个品系的抗虫棉种,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棉区推广。从1995年开始,河间国欣4200户棉花种植会员的近万亩棉田,全部种上了抗虫棉,反响良好,不仅不用频繁喷洒农药,还实现了丰产,棉农每亩增收100-200元。

会员们对这个有魄力、颇具战略眼光和应对措施的年轻人有了初步认可,卢怀玉被推选为河间国欣副会长。

为了不辜负会员们的重托,多年来,卢怀玉不断探寻着新的发展路径,其中,最令他欣慰的大胆尝试就是到海南育种。

从中科院引进抗虫棉的良好效果点燃了卢怀玉思想的火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选育出品种更加优良的抗虫棉,彻底让棉农和棉铃虫害“拜拜”。

在农业科研系统,选育优良棉种,一般需七八代才能育出。如只在河北种植,每年一代,一个选育周期下来,就是七八年。

“之所以去海南,就是为了缩短培育周期。”卢怀玉将这个创新举措称之为“南繁北育”策略。上世纪90年代末,他约上一位大学同学,带领几名技术人员南下,在海南三亚租了几十亩地,住在棉田的石头房子里忍受着蚊虫叮咬、用心防御着毒蛇的侵扰。科研工作的开展可谓日夜兼程,当年10月份种上带去的棉种,第二年3月份收获,把从中选育的优良品种带到北方棉区继续培育,做到了一年两代,让选育优良棉种的周期缩短了一半时间。这也为后来河间国欣棉种不断推陈出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卢怀玉推出的一系列技术创新举措,也给河间国欣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几年后,河间国欣便实现了棉花种植的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种业骨干企业”“AAA级信用企业”“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

我和党的故事

“河间国欣是在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实施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卢怀玉说。20年前,党中央确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他及时跟进,把目光投向了新疆:先在石河子市的郊区租下4000多亩荒地,从河间国欣挑选出多名农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扎根北疆,经过几年的开垦、改良,到2010年,实现亩产籽棉400多公斤,比内地高近一倍。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产业援疆”的重大部署时,河间国欣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我省“产业援疆”的主体单位之一。卢怀玉作为我省“产业援疆”项目执行中的市场转化牵头人,积极参与其中,用心探求产业对接的可行性。经过调研,卢怀玉认为,“冀棉援疆”的产业对接条件完全成熟,于是决定在新疆布局新的发展。

2010年,卢怀玉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在我省“对口援疆”的南疆巴州地区租下5000亩;至今他已把繁种农场拓展到7万多亩,并实现了喷洒农药、打顶管护、收摘棉花、加工等全程机械化。

卢怀玉把新疆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带领全体管理人员做民族大团结的促进力量:无论是棉花种植的农场还是棉花加工厂,都优先招收我省对口帮扶的地区及河间国欣在新疆对口帮扶村的维吾尔族同胞就业,有维吾尔族同胞集中就业的地方,河间国欣都建有专门食堂;遇到异常天气,加工厂和农场还常派车接送职工,甚至帮职工接送上学的孩子。“让各民族的同胞像石榴籽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据《河北工人报》报道 河北工人报记者 王井堪 毕春华

中工网2021年8月11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