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让垃圾不再成为校园“牛皮癣”,首都6所高校探索垃圾分类新模

新京报网 2022年10月1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如何让垃圾不再成为校园里的‘牛皮癣’?”10月11日,首都高校垃圾分类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正式启动。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北京首合环境服务公司、北京中创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

据悉,目前有6所首都高校加入课题成为试点,包括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目前,课题组专家已经完成了3个校园的调研工作,并在技术层面提出了“一校一案”措施。

首都高校垃圾分类课题签约仪式举行。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高校垃圾处理面临成本高、效果差痛点 

“学校在垃圾分类上的确存在一些难题。”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广天指出,对于高校来说,废旧自行车的处理是一大痛点,垃圾减量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及成本,每吨垃圾的消纳费用不断上涨,且在校园美化效果上也不及预期。 

郑广天表示,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也是关系绿色发展的大事。大学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具有示范性、引领性、辐射作用,在垃圾分类方面也应当起到带头作用。 

郑广天指出,目前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可以“抱团取暖”,以“三供一业”社会化改革及绿色校园建设为契机,向专业机构购买服务,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变学校管为社会管,学校来进行监督。 

这样一来,对学校来说,在人力、资金等运营各方面成本得以控制的前提下,垃圾处理工作见到效果,校园环境得到美化;对企业来说,有了规模效应,人力、设备和资源的使用和运行效率提高,最终达到共赢效果。 

厨余垃圾就地减量,减轻垃圾处理后端压力 

“通过技术设施进行加工,厨余垃圾能达到减量60%。这样,垃圾后端处理压力就减轻了。”北京首合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清称。据悉,通过前期的校园调研和设备考察,项目合作方提出了厨余垃圾的“就地减量”方案。 

北京中创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希望介绍,目前北京市的厨余垃圾处理起来是个大问题,而高校系统的厨余垃圾比较集中。“如果北京的每所高校都能做到减量60%,每天至少能够减量六七百吨厨余垃圾。”他提出了垃圾处理的多种技术路线,包括物理挤压、物理干化、高温耗氧、深化处置等。 

记者了解到,在课题研究中,项目各参与方将就垃圾分类管理新思路新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同时建设垃圾分类信息化平台,并将研究成果在课题组试点高校范围内落地,实现首都高校垃圾分类管理的提档升级,并探索可持续常态化运行。

新京报网2022年10月11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