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纸盒狗”变身高校学子新宠 专家:应予理解 辩证看待

中国新闻网 2022年11月1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解说】近日,一股大学生养“宠物”的风潮在高校间流行,但这些宠物并非真的动物,而是学生们利用纸壳等材料手工制作而成的“纸盒宠物”。宠物类型多样,品种和造型各异,其中狗狗的种类最多。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林歆瑶

它叫小韩,它其实是柴犬。我们在做的时候就明确说,它是要做成柴犬。我们基本上是把它养在宿舍,因为阿姨不允许我们把一些纸盒堆在外面,所以家养。当时(10月中下旬)我们有一个宿舍群,有一个姐妹就在那个群里发了,我有狗了,然后当时就有很多人回复说什么好可爱,“生”了能给我一只吗?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林歆瑶

一开始你会觉得它是一个网络上面的行为,但是然后它就突然出现在你的身边,然后你就会觉得好像你也可以拥有的那种感觉,大家生活的节奏都很快,然后大家都很焦虑,都很匆忙的情况之下,其实你花一些时间去做这种看似是很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它确实会带给你一些很治愈的瞬间。

【解说】随着“纸盒狗”在高校间的走红,相关词条也随之登上热搜,这种纸质宠物为何在大学生间受到喜爱?专家认为,大学生有多种心理需求,“纸盒宠物”的走红反映了大学生在疫情之下及校园学习生活压力之余,寻求新的解压、释放焦虑的方式,属正常现象,应正面看待。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 施钢

我觉得很正常,其实任何人在有一些不舒服的感受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可能愿意去做(的事)。对于真正的宠物,校园是有管理规定的,他们不太容易去养宠物,从心理角度来讲,其实宠物在我们的专业里面,专门有这种宠物的疗愈的(作用)。所以它(纸盒狗)的可及性又能够实现,又有一些替代,我觉得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解说】这股“养宠”风潮在高校间的突然走红,有人认为是一种猎奇和跟风的心理,对此,专家表示,纸质宠物的出现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不必过度解读,应理性看待。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 施钢

新鲜感是人的共性需要。我觉得年轻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某一个新鲜事物出来的时候愿意去做一些尝试,我的理解也是正常的。所有人都有交往的需求,人跟人之间的相处,两个人之间就容易追求平等,但是一个人对于宠物,那么他处于绝对优势,他相对来讲这个责任就小了很多,纸盒宠物对比一个活体宠物,它需要担负的责任就更小了,我觉得这个是人的心理需要的正常反应。可能某一个契机,又由于网络传播比较方便,可能出现了这样一个小的(流行)情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慢慢对这个事情的理性认知,我觉得它会慢慢地被其他东西所替代。

【解说】有部分学生认为,“纸盒宠物”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趣味社交方式,还有人表示纸盒狗弥补了自己无法在校内养宠物狗的遗憾,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对此专家表示,应给予理解和支持,但也要正确引导,不能过度依赖虚拟社交。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 施钢

我觉得这个“纸壳宠物”释放了学业和生活当中的压力,当然这是它的好处,弊端就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畏难情绪,就是我逃避了跟人的交往和接触。因为这个对人的满足是最根本的,不是一味地用这种替代品去满足了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这种需要。

李佳励 袁志恒 彭文 北京报道

中国新闻网2022年11月10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