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循环养殖催生“五金”效应 ——永善县通源牧业有限公司发展肉牛养殖侧记

昭通新闻网 2022年06月2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昭通日报记者:马永孝 毛利涛

初夏时节,满山苍翠。走进永善县茂林镇冷米村仓房村民小组,一座座蓝色彩钢瓦覆盖的厂房格外显眼,“哞哞”的牛叫声不时回荡在山谷间。原来,这里是永善县通源牧业有限公司开办的肉牛养殖场。

永善县通源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建东是江苏无锡人,在老家就有10多年的奶牛养殖经验。因为弟媳是昭通人,一次偶然机会他选中仓房村民小组建设肉牛养殖场。2017年,胡建东注册成立了永善县通源牧业有限公司,同年10月,启动了养殖场建设。

养殖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运行模式,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进场务工,充分吸收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养殖项目。养殖场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饲料原材料生产,流转了村民的坡耕地种植玉米和牧草来养牛,再将牛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后,作为肥料返地恢复肥力,从而形成了种、养、肥的有效循环。

据胡建东介绍,养殖场从吉林省购进小牛,养殖周期在8—12个月,1头牛可以长至1500—1800市斤,销售后能实现3000—5000元的利润,如果母牛繁殖小牛,利润还会更高。目前,该公司存栏牛近300头,年出栏400余头,其中有30余头母牛和10多头小牛。

养殖场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动了附近村民致富。“我在这里务工,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此外,还学到了养殖技术,自己养殖了10头牛、60多只羊,年收入8万余元。”村民王再银高兴地说。

养殖场通过循环养殖的模式,实现了“五金”效应。一是股金收益。共吸纳产业扶持资金555.4万元,养殖场按一定比例分红,2021年,447户入股群众共分红44.43万元。二是薪金收入。养殖场年用工量达5000多个,进场务工群众每天每人可以获得80—100元的务工收入。截至目前,养殖场吸纳固定就业人员10人,实现年务工收入36万元;吸纳留守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临时务工5500人次,务工收入44万元。三是租金收益。养殖场共流转130户村民2600亩荒坡地种植玉米和牧草,群众每年增收24万余元。四是种植收益金。通过规模化养殖带动群众种植青贮玉米,养殖场以每吨400元的价格收购,实现81户群众年增收31万元。五是养殖收益金。在养殖场带动下,周围群众纷纷发展肉牛养殖项目,最多的农户养殖10余头,少的也在2—3头,全村肉牛养殖规模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谈到下一步打算,胡建东充满信心。他正在申请扩大养殖规模,推动养殖场全面实现自繁扩容,对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将引进一条有机肥生产线进行加工处理,全面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带动群众更好地实现致富愿景。同时,养殖场还探索场校合作机制,与中国农业大学携手合作,成立通源牧业养殖技术服务站,打造反刍动物示范基地,定期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反刍动物首席教授作养殖技术培训。从服务站成立至今,累计为当地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昭通新闻网2022年6月22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