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会召开第2022-43次会议
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12月29日上午,校长孙其信主持召开2022-43次校长办公会。会议通报了中国农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通报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近期工作进展情况,研究了2022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杰出人才引进人选,审议了甘肃武威石羊河实验站、吉林梨树实验站实验技术岗位调整招聘条件事宜,研究了经营服务用房租金减免事宜,审议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研究了涿州教学实验场2022年底存在资金缺口需向学校借款的事宜,研究了其他事宜。
会议指出,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衡量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学校共申报了包括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在内的28个学科,取得18平9升的好成绩,18个学科与上一轮评估持平,9个学科有所提升,优秀率达39%。其中,农学门类学科全部获A以上成绩,实现了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四大门类都具备A类学科,其中农学、工学门类拥有多个A+学科。基础学科、工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均有提升。本轮学科评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优异成绩的取得来源于领导有方,组织有力,实施有效。一是领导有方,学校高度重视学科评估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指挥部署,校领导统筹负责的第五轮学科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工作方案、上报材料等关键环节集中审议、严格把关,确保填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学校实施“5+1工程”,其中人才是最大支撑,“315人才引进工程”和“2115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对学科建设成绩的取得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二是组织有力,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成立学科评估工作办公室,为参评学科提供重要统计数据和写实材料支撑,并在填报过程中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三是实施有效,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密切配合,深入细致落实各项评估任务。下一步,学校计划按照教育部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传达,同时进一步全面谋划“十四五”期间和未来一段时间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布局和实施具体举措,进一步做强做优农科特色优势,推动若干学科率先进入世界顶尖学科行列,进一步提升工科、基础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此外,要对学院在学科建设中作出的努力和奉献进行充分肯定和适当表扬。
会议明确,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是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建设项目。为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学校工作专班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坚持创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阶段性成果是学校实行重大综合性事项专班制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下一步要瞄准目标、保持定力,抓住机遇、全力推进。为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项目,一要尽快拿出实操性强的具体建设意见,配强配足力量,第一时间开展立项报告和项目设计的起草工作,同时做好必要支出的资金保障;二是坚持专班工作机制,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全力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落地见效,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人才强校工程是学校推进学科建设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最大支撑。近些年,学校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持以人才强学科为中心,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引进水平,根据学科实际需要弥补缺口,为促进学科和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会议要求,国家野外台站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是国家科技创新重要基地。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野外台站建设,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同等地位进行全面支持,并根据实际需求,按照“一站一议”“一事一议”的基本原则,提供人力、经费等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同时,要坚持按照实际工作需要,突出技能水平,考虑未来发展空间,做好实验技术人员配备工作,为确保野外台站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钱学军、辛贤、李培景、林万龙、杜太生、田见晖参加了会议,曲瑛德、张永生、周旭峰、李青山、宋明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供稿:党政办公室
编辑:马文哲
责编: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