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春风拂绿,清明寄思。4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师生党员分别在曲周实验站辛德惠院士墓前、及西校区校园内院士雕像旁,深切缅怀农业科研先驱辛德惠院士,共同传承弘扬“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
曲周热土寄哀思
4月3日上午8时30分,一场庄严肃穆的清明扫墓仪式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辛德惠院士墓前举行。曲周实验站教职工、曲周科技小院党支部党员、积极分子与8位张庄村老党员齐聚辛德惠院士墓前。张庄村作为曲周精神发源地,四十年前在辛德惠、石元春等科学家带领下,首创旱涝碱咸渍综合治理模式,将不毛之地变为高产良田。党员们抚今追昔,深切缅怀辛德惠院士带领团队扎根盐碱地,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峥嵘岁月。
王绍雷老师现场讲述辛德惠院士生平,重现其扎根曲周四十年,将生命献给盐碱地治理的科研征程。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向墓碑深深鞠躬,寄托无尽哀思。曲周实验站站长张卫峰教授汇报年度工作进展,从盐碱地改良技术突破到成果转化应用,一项项成绩正是对先辈精神最好的传承。
校园追思续薪火
同一日上午10时,资环学院生态系百余师生来到辛德惠院士雕像前,祭扫雕塑、敬献鲜花。在生态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云慧教授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向辛德惠院士三鞠躬表达缅怀之情。三鞠躬礼毕,吴文良教授介绍了辛院士的生平、学术贡献,他以生活中的小故事向在场师生展示了辛先生的严谨治学、和蔼可亲,使辛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活。吴文良表示,辛德惠先生的事迹是对“曲周精神”最好的诠释,师生们应深刻体悟“责任、奉献、科学、为民”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铭记自己是辛先生的传人、是生态学的传人,以知识服务社会,让科研扎根热土。
精神传承谱新篇
资环学院此次在校县两地联动祭扫,共同追忆了辛德惠院士作为农业生态工程开拓者、曲周实验站建设者的卓越贡献。从1973年投身改土治碱,到1999年溘然长逝,他无私无畏、鞠躬尽瘁,怀揣科学家的赤子之心,与曲周百姓们并肩作战在生产一线,始终践行“为未来事业竭尽余力”的誓言,最终将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改良为金穗飘香的米粮川。如今,曲周实验站的技术推广已惠及百万亩盐碱地,资环学院师生更将“曲周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在黄淮海平原续写新的科研篇章。
缅怀不仅为追思,更要化为前行力量。学院将持续深化“科技小院”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传承院士精神,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农大智慧。资环学院的师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让曲周精神在新时代的田野上绽放新光芒。
供稿:资源与环境学院
供图:资源与环境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