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4月1日下午,理学院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与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数工融创”数学-信电交叉创新交流会在东校区信电学院743会议室举行。
理学院副院长兼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侯松波教授,中心副主任申振才副教授,应用数学系副主任林海波副教授,与应用数学系徐义田教授、刘晓军副教授、马晓栋副教授、王涵副教授以及青年教师文豪、石磐等,同信电学院副院长井天军副教授,电气工程系科研主任余强教授,计算机图学研究室主任梅树立教授,电气工程系科研主任程强副教授,人工智能系科研主任文娟副教授,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科研主任王敏娟副教授,与孙瑞志教授、李鑫星副教授,以及科研秘书王晓红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井天军代表学院对理学院教师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信电学院在新一轮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背景下,正积极拓展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亟需在数学理论支撑、建模分析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合作。他还简要介绍了信电学院目前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与科研特色。
侯松波详细介绍了数学系的研究团队构成以及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他重点展示了近年来数学系在建模与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与智慧农业、大数据驱动的系统分析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典型的应用案例,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工程与产业问题中的独特价值和巨大潜力。侯松波表示,理学院高度重视与工科院系之间的交流合作,期待与信电学院在交叉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接,推动更多实质性合作项目落地。
在自由交流环节,信电学院多位教师分别从自身研究方向出发,介绍了当前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和对数学支持的具体需求。例如,在导航遥感与农业信息处理等领域,面临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处理问题,急需数学方法在数据降维、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等方面提供支撑;在智慧农业与设备智能化研究中,涉及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优化,对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理论和数值算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数字渔业与智慧水产等新兴方向中,如何精准估计水产种群数量、实现生物体测量、水下图像增强与识别等技术,也亟需结合统计建模、图像处理、优化理论等数学工具来加以突破。
针对上述具体问题,理学院教师积极回应,并从数学建模、理论分析、算法设计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联角度,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思路。双方围绕如何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如何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既关注学术创新导向,又考虑产业实际需求,力求在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之间实现多维度的协同发展。
此次交流会不仅加深了理学院与信电学院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今后持续深化数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共建、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会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探索更加多样、深入、务实的合作模式,携手推动高水平交叉科研创新取得新突破。
供稿:理学院
供图:理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