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小院讲习所开启服务农民“夜间模式”

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7月10日傍晚,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的乡亲们三三两两聚集到科技小院讲习所,这里正在开展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

DM_20240711203945_001.jpg

宣讲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活动现场,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穆鹏程,以乡村振兴战略和总要求为重点,围绕“振兴什么”“谁来振兴”“如何振兴”三方面,结合副中心实际,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村民能听懂、易理解的语言,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

“手拿秧苗的时候要注意一点,不能捏得太重,那样会破坏秧苗保护层,影响番茄生长。”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志愿者薄昊杨现场为大家讲解番茄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村民和农业产业,引导农民科学种植、高效生产,拓宽群众致富路。

DM_20240711203945_002.jpg

宣讲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我们种植新的农作物品种,打造‘西槐庄园’农产品品牌,真正实现日子好起来、腰包鼓起来。”西槐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学武表示,科技小院讲习所活动安排非常合理,活动形式也符合百姓需求。白天老百姓忙农活,晚上来讲习所听宣讲、学知识、看表演,这样的宣讲活动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

DM_20240711203945_003.jpg

文艺演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通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州区聚焦乡村振兴,依托西槐庄科技小院打造沉浸式文明实践宣讲阵地——副中心科技小院讲习所,把理论宣讲的“主战场”搬到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场,让村民在熟悉、轻松的环境中沉浸式聆听宣讲、真切感知身边变化。

央广网2024年7月11日


责编:刘铮

131
分享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