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赋能,更离不开科技人员现场指导、帮扶。如何将农业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户手中?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建立起韭菜科技小院,通过创立产学研机制,派出硕士、博士生常年入驻,持续为种植农户服务,令人关注。
日前,走进叶县任店镇的韭菜大棚,只见韭菜长得叶肥茎壮、鲜嫩欲滴,但也出现了一些“斑秃”,是不是发生了病虫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宇欣立马组织学生采样,用塑料袋把样品封装后,准备发往位于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进行检测,以确定病虫害性质和应对办法。
“我们非常欢迎科技小院入驻本地,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找到答案。”一位当地种植户介绍,在中国农业大学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大家掌握了不少新知识,种植技术提高得很快。科技小院推荐或推广的新品种,让种植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比如,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久星20号韭黄品种,耐弱光、易种植、口感好,当地农户种植后都获得了较好收益。
据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是建立在生产一线(农村、企业)的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农户及生产组织为特色,以实现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双高)为目标,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并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只有落地的农业科技才有生命力!”王宇欣教授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品种选育、合理种植、用肥用药、田间管理、流通销售等环节,只有因地制宜、科学管控,让种植户学到真本领,才能收到较好成效。
据了解,目前科技小院在当地的试验田里试种了几十个韭菜品种,未来将择机进行本地化推广。这些品种的适用性不同,分别对应韭叶、韭黄、韭菜花、韭菜苔、根韭等,为丰富产品线的多样性,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打下了基础。
“以市场化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这是我们选育品种的大方向。”王宇欣教授介绍,以“五彩韭菜”为例,这个品种不仅适于食用,也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可以进入花卉市场,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以提高种植户收入。
科技小院不仅推广韭菜,也推广辣椒等其它优良品种。叶县廉村镇党委书记程英豪表示,通过种植辣椒,不少贫困户因之脱贫致富。“今后,我们将与科技小院加强合作,引入更多品类,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苏楠)
责编: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