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11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共同主持的中德合作项目“粮食—饲料—能源玉米生产系统磷资源高效利用”(简称“中德玉米磷”项目)第三期项目启动会在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召开。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副校长Andreas Pyka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杜太生首先对中德玉米磷第三期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并对霍恩海姆大学校长Dabbert教授的离世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他指出,中国农业大学与霍恩海姆大学自1979年建立合作以来,不仅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青年教师及优秀博士生,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功建立了集教育与科研于一体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他期待,两校在农业教育、培训、研究及农村发展领域继续深化合作,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他鼓励新一代博士生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成为科学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并为全球磷资源的有效利用作出贡献。
Andreas Pyka副校长对双方长达45年的悠久合作历史深感自豪。他强调,中德两国在农业和食品系统可持续性方面面临着共同挑战,包括全球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挑战、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能源供应等问题。同时,他对参与此次合作的中德专家和学生表示衷心感谢,祝愿他们在长期友好合作精神的指引下,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袁力行,霍恩海姆大学农学院院长Ralf Voegele,中德玉米磷项目德方主持人Torsten Mueller教授和中方副主持人刘学军教授分别发言。
“中德玉米磷”项目于2018年启动,由张福锁院士和Torsten Mueller教授共同主持,是一个集农学、植物营养、动物营养、食品安全、人体健康、资源环境、工学、农业经济等多学科合作的国际教育研究项目,旨在围绕多用途玉米生产体系的磷素资源的高效利用,开展综合研究与高水平博士生及青年科学家的培养,打造玉米磷的全链条综合研究和应用平台。项目于2024年11月启动第三期,包括14个课题,覆盖7个学院10余个学科,本次项目启动会共有来自我校资环学院、农学院、理学院、动科学院、食品学院、工学院、经管学院等7个学院8个一级学科的10名教师、11名博士生和12名本科生赴德参加,并将在随后的一周内参加项目学术交流活动。
供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