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扶上马 送一程 护一路——中国农大支扶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实

中国科学报 2014年05月0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报通讯员 闻静超
 
作为北京市延庆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尹光毅常常被同事们羡慕:隔三岔五,学校老师就打来电话询问近况;几位专家教授还应邀到村里讲课,为庄稼“把脉”;就业指导中心赠送160多本农业科技书籍,援建村里图书室……
 
尹光毅是中国农业大学8年来向基层输送的730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作为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村官项目最早、人数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高校之一,中国农大为大学生村官制定鼓励政策、在岗前开展细致培训与服务、在毕业生走入基层后开展科技支持,不仅扶上马、送一程,还要护一路。
 
从大学生到准“村官”
 
去年春夏之交,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博士毕业生解祥学格外忙碌。除了博士论文,考村官成为他忙碌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农大,除了村官报名、笔试、面试,还要参加一系列的培训。
 
解祥学回忆说,最开始,学校针对有意报名的毕业生召开了政策宣讲会。报名结束后,学校与中公教育合作开展了笔试、面试的讲座培训,并根据村官工作的特点,整理了村官面试的注意事项发放给大家。在此期间,学校邀请已经在岗的村官回校讲述工作经历及经验。
 
解祥学报考地点是北京市怀柔区的喇叭沟门,因处北京最北部,故被称为“京北第一村”。针对报名人数较多又较偏远的区县,在考试当天学校租用班车送毕业生前往。解祥学就享受了这种服务。
 
被正式录用为村官后,解祥学又接受了上岗前的业务培训。针对准村官们可能在农村接触到的工作内容,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开展了如何做好村官工作、农业生产知识学习及公文写作等培训。考虑到这些毕业生将或多或少参与村务管理,培训中还特意增加了廉政教育。
 
理论培训结束之后,他们又前往学校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参观现代农业。虽然仅是走马观花,学校却意在让他们对现代农业和新技术、新设施形成直观印象,告诉大家:所在村如有所需,就回学校取经。
 
如今,解祥学来喇叭沟门已经大半年了。此前,怀柔一家电视台报道了他为村中研制有机发酵肥料、规范肉牛养殖方式的事迹。他说,能够尽快地融入村中,岗前培训功不可没。
 
毕业上任“不离校”
 
“村民会对听课感兴趣吗?”
 
去年8月15日一大早,当尹光毅看到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一个村民还带着自己家染病的秧苗请教授们现场指点的场景时,他的疑虑打消了。课后,教授们顶着烈日,到田间地头为村里有问题的秧苗诊断、开方。这次科技课堂,让村民对这个中国农大毕业的小伙子更加认可。
 
尹光毅说,来到村里后,他就一直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农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师保持联系,有时也会回到母校取经,向师弟、师妹们讲述村官生活,仿佛从来没离开过学校。
 
中国农大人发学院毕业生、北京平谷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支部副书记黄腾宇当了近9年的村官。2009年,他调任西柏店村,村里马上开出清单:解决村里新发展的菊花保鲜问题、为农民搞种植技术方面的培训、为村民做科学发展观讲座。
 
黄腾宇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生,中国食用菊花保鲜、种植技术的知识一点也没有,但母校一直以来的支持让他对完成这份清单胸有成竹。
 
学校组织了教授和博士生到村指导。随后,关工委的老教授、菊花专家、规划专家、果树专家纷纷下乡,为农业发展和村庄建设出谋划策。
 
每个村官都知道,校内有个大学生村官老教授顾问团,由学校关工委、老教授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共同组建,随时准备向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伸出援手。不仅如此,毕业前所在的每个学院,也都是他们的智囊团,让这些投身“三农”的学子在农村工作得踏实、有成效。
 
仅在2013年,就业指导中心就组织专家教授到通州、房山、平谷、延庆等区县看望20多名村官,应邀开展10多次科技指导,赠送500多册图书。这个数据尚不包括10余个学院自行组织的看望和科技行动,以及通过电话、新媒体等方式开展的指导。此外,学校党支部红色“1+1”科技行动与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党支部进行对接,力求能够多搭建村官与学校、农村与学校的沟通桥梁。
 
思想上“解疙瘩”
 
“老师,当村官这几年,您一直关心照顾我。我今年‘十一’办事儿,您一定得来喝喜酒呀!”这是农大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曾接到的电话。中心主任李洋说,负责村官项目的老师和村官们在联系中产生了深厚感情。
 
“不少毕业生刚到村里,会感觉到强烈的落差,工作的便利程度、生活的舒适程度都会对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村比较偏远,更会感到孤独。”李洋说,在这个过渡期,学校给予村官的关怀十分重要,更会坚定他们在基层建功立业的信心。因此,学校除了为村官提供科技支持、开展看望活动外,还通过多种途径关心他们的生活。
 
学校老师时常通过电话、飞信、QQ、邮件等询问村官们在村里是否习惯,工作是否有困难,甚至还为村官们当“红娘”。在村官项目负责老师的电脑里有9个QQ群。“平谷村官2005”“延庆村官交流群”“房山村官”……群里经常很活跃,这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与母校联系的纽带。
 
学校关工委的老师也十分关心村官的思想状况。关工委主任唐运新说,在与大学生村官交流的过程中,曾经遇到生活不适应,感到困惑和迷茫的案例。关工委组织老教授倾听这些孩子的心声,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讲经验。他将这称为“为村官在思想上‘解疙瘩’”。
 
为了对村官提供后续支持,学校出台了多种政策,鼓励毕业生在基层建功立业。同时,考虑到他们的发展,学校还设立了“农业推广硕士班”。2007年以来,共有200多名村官回校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在大学生村官之外,中国农大还以几乎同等的标准,支持选调生、社区工作者、科研助理等基层就业项目。
 
通常认为,毕业生离开学校即标志着一个教育阶段的完结。但在中国农大,这一过程仍在持续。
《中国科学报》2014年5月8日 08版
责任编辑:闻静超
分享到:
标签: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