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113周年校庆日 | 再回母校,真好(一)

学生记者 杨镜琪 黄麟雅 祝雨桐 赵晨宇 2018年10月1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时光似水,染白你的鬓角我的发。久别重逢,感受心跳的节奏、拥抱的温度。亲爱的校友们,欢迎回家!在这里,你们永远是青春进行时——

 

 

 

 

88届校友陈玉魁:传承精神 为校争光

1988年从农学院毕业后,陈玉魁选择回到家乡新疆发展。由于路途遥远,他很难有机会再次返校。谈到这些年农大的变化,他眉眼间充满了欣喜:“最大的感触是咱们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了,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改变!你们的宿舍都装上了空调,教学楼也建了起来,不像我们那时候,连固定的教室都没有。”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他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的时光,“那时候大都是农村来的孩子,报考农大就是一门心思地想改变农村的面貌。”他表示,现在学校条件越来越好了,希望农大的学子能传承老一辈吃苦耐劳的精神,静下心来搞科研,为学校争光。

97届校友叶建荣:留校任教 见证变化

叶建荣于1997年从园艺学院毕业,在中科院完成博士学业后,他回到了农大,在教学科研岗上工作,亲眼见证了多年来农大的变化。她说:“这些年全国都在变化,农大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原来只有一辆公交车,一条小窄路,旁边都是破破烂烂的小房子,现在大不一样了,如今的校园就像公园,古朴幽静,学术气氛也很浓厚。”

她表示,农大的专业设置极有特色。如今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农大学生出国交流也很十分方便。“我对学生就像朋友一样,希望学生们能够好好学知识,提高素质,成为自己的太阳,不要总是凭借别人的光。”叶建荣欣慰地笑着。

98届校友余阳:这里始终有家的温暖

毕业20年后再次回到母校,学校的一切让食院的98届校友余阳感到亲切而温馨。在她看来,教学楼、图书馆、院系楼等虽保留着原来的模样,却也同时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整体充盈着科研的气息。在食品学院院长胡小松主持的座谈中,余阳了解到了同学们的近况。她在食品企业工作,与许多多元发展的同学们一样,她也负责过研发、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并对农大的培养感激在心。

食品学院为每位回校的校友准备了一枚刻有其姓名的戒指,学院对学子们的关心与重视让校友们倍感来自家的温暖。

68届植保校友:将知识播种在边疆的田野上

郝校友曾就读于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毕业至今已有五十年。对比初上农大时及就业多年后自己对农学的看法,她颇有感触;而看到如今更多人自主选择从事农业相关专业的学习,她十分欣慰。郝校友提到了她所理解的农大精神——那是让战斗在农业各岗位上的一班人现在重聚于此的信念,是让她纵使历经五十年风风雨雨依旧坚持走下去的激励,是一种不怕吃苦、服从指挥又有主见的品格。多年来,郝校友始终坚持奋斗在内蒙古的林学院,她认为,农业科学不断改革、国家逐年更加重视等因素让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崛起,得到世界上的普遍认可,这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拼搏和付出。

她回忆起毕业时,在深知工作由国家分配的情况下,同学们仍愿意将知识播种在边疆的田野上。那一年,大家在第一志愿里写下了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期望到远方经受历练,如今再回母校,与奔赴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教授、学院系主任、基层老师、基层农业推广技术人员、植保站站长、科委主任、高级农业师、研究员等团聚在这里,品味农大在那些年教会自己的东西,并把这笔宝贵的财富珍藏在心底……老校友们感到无比的高兴、欣慰与自豪。

77级工院校友:农大发展 令人自豪

“这些原来都没有的,只有前边三栋楼。”赵校友望着校园感慨。1977年入学的他本科就读于农业机械学,担任班级团支书。在那时,农大仍被人们称作“北京农机学院”。毕业之后,赵校友被派到美国留学。回国后,他选择在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教书。如今,虽年近花甲,鬓染尘霜,赵校友依然有着健朗的步伐,并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这是他参加的第三次同学聚会,也是农机77届学子们十年一回的第四次聚会。

同行的老人告诉记者,从北京到重庆,再到后来的河南、邢台,最终迁回北京……农大过去进行了多次搬迁。1979年,这一批学子也随着母校从邢台搬回了北京,“回来后当年都是住的地震棚。而如今,学校环境与原来大不相同,基础建设方面比原来强多了,教学条件也提高了很多。从入学的1977至今,四十余年过去了。这四十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中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到现在这个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

说话间,大家来到奥运场馆前。“解民生之多艰”,有人轻声念着展示牌上的字。老人们纷纷在“I love CAU”的彩色塑像旁驻足,希望通过合影将与母校的这段崭新联系永远定格。

毕业十年:期待学校更多变化

在奥运场馆门口,记者遇见了一批年轻的校友。工院、经管、食品……毕业十年后,这些来自不同学院的大学好友们聚在一起,共同为母校113岁华诞庆生。“第一次带我儿子回来,挺激动的!”其中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表示,年初时便想带孩子回来看看,却一直不得机会。虽不常返校,但由于自己在北京工作,她也觉得农大“就在身边”。她说,过去自己常常到旧图书馆学习,如今新图书馆的建成带给她和朋友们很大的惊喜。

(学生记者 孙佳宇 关雷 周奕 摄影)

责任编辑:郝琦伟
分享到: 更多
标签:113周年校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