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暑期支教 | 峰云社:远赴西藏,大爱无疆

学生记者 周迎港 卓南 江璐 陈利然 2017年12月06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我校峰云社的人文科考队已经走过了13年的岁月。在这13年风雨中,他们走遍了大江南北,不畏条件艰苦,不惧道阻且长,力争将知识,将希望,将大爱洒遍祖国每一个角落。

峰云社暑期实践分享会。铁家宇 摄影

坚定的信念离不开铁打的身躯

今年暑假,人文科考队远赴西藏山南地区,支教小队的成员向当地福利院的孩子们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然而,支教所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要求科考队队员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克服高原反应。因此出发之前,队员们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体能训练,以保证全员身体条件能满足在西藏地区的生活,其中万米长跑便是他们的必修课之一。

“我们渴望他们的到来”

为了能让支教更有成效,支教负责人陈旭在前期也与福利院的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陈旭回忆:“在一间有着100多个孩子的福利院中,只有三个老师,其中有两个还是负责保洁工作的。老师的任务很重,更多时候不能保证每个孩子学习上都能被辅导到,所以福利院的老师、孩子们希望我们去为他们补习一下文化课,辅导他们暑期作业的完成。”

为了孩子们能收获更多丰富有趣的知识而不仅仅是课内一系列的拼音公式,科考队员们采取了兴趣课为主,文化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前期的教案讨论中,队员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所在提出自己希望教授的内容,例如有植物保护专业的队员便提出了进行有关植物知识的授课;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用符合不同年龄层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授课。”谈到支教内容,陈旭如是说道。

打破常规,趣味支教别出心裁

传统支教的形式大多是以文化课为主、兴趣课为辅,而今年,峰云社科考队大胆地采取了“乡村夏令营”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得到学、学中得到玩。“去年我也参加了科考队进藏支教,当时碰到了一个很顽皮的学生,老是逃课,”陈旭笑着说道,“一问之下得知,他并不是抵触我们这些’小老师’,每次兴趣课也都积极参加,玩得很’嗨’,只是觉得文化课比较枯燥不愿意来而已。我想这就是小孩的天性吧。”

“与漫长的人生相比,我们的陪伴只是很短的一瞬。究竟这一瞬,能为孩子们的将来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呢?”这是大多数支教团体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支教小队队长,陈旭在此方面颇有感触,“文化课在短时间内我们不一定能像学校正式老师一样,保证其系统性。我认为大学生支教最重要的是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文化艺术的滋养,启发他们追求、向往一个美妙的精神世界。这次带去的彩纸、水彩、泥塑等等,孩子们都是生平第一次见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颠覆,阅读课、艺术课、游戏占据了大比例。”

但是到了当地,科考队发现孩子们的文化基础薄弱,便马上讨论修改出新的教案,增加了每天的文化课时长,补习最基本的拼音、数学以及辅导学校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等。科考队队长罗建英解释道:“西藏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实行滚动的方式,假如一个孩子正在上一年级,第二年家中发生了事情无法去学校,那么他第三年还可以回来,不过就直接是三年级了,就这样造成了知识断层,甚至六年级都有对拼音不太熟悉的孩子。”

触动,明黄色的哈达献给最亲爱的人

在夏令营的开营仪式上,队员为孩子们佩戴“小小担当者”的勋章,这样的仪式意在传递一种观念:嘿,这个任务需要我们一起配合才能完成,请和老师一起努力吧!果然,那一双双清澈眼眸里闪烁的兴奋的光芒,就是对此的最热烈的呼应。

当问起支教给科考队员最大的触动时,陈旭想说的太多。

“其实我在支教过程中,一直是扮演‘黑脸’的角色,就是负责管纪律,对孩子们比较严厉,”陈旭说道,“以我个人看法,我认为短期的支教活动,不应该格外地对于某个孩子表现得分外亲近,因为这样的话,一旦你离开,这对于他来讲,是一种伤害。”

尽管如此,陈旭依然与孩子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回忆离开时的场景,她激动地说道:“后来我们离开的时候,一个孩子送了我一条明黄色的哈达(一种礼仪用的丝织品),我们知道这个礼物不一般,在当地这样的礼物都是送给有威望的长者或最亲爱的人的。”

“西藏支教的这段日子让我难忘,我真的很开心,也很感动。”

责任编辑:郝琦伟
分享到:
标签:暑期支教 峰云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