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高峰对话: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什么?

财经时报 2018年11月0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庄森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从改革开放前贫困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逐渐融入到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之中,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当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对此则做出了各异的反应。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如何看待现代中国发展对于世界发展的意义,仍是一个还未被充分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等机构共同举办的"南南合作和国际发展合作洞见"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学界和政界精英一同就该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本文选择了三名代表的精彩发言,供读者参考。

李小云:中国是全球转型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 中国发展带来新的经验和视角

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李小云教授做引导发言

关于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李小云教授在论坛引导发言中指出,过去二三十年,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往的发达与不发达、强与弱、穷与富的简单二元结构关系,演变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相互嵌入、互为结构的复杂关系,而中国则是驱动这一变化产生的最重要的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发展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有别于传统发展经验的"中国经验"。"不能说与传统的发展经验冲突,但至少可以说是对传统发展经验的一个相当大的补充,"李小云说。在他看来,"中国经验"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受益于全球化的过程。

与此同时,社会微观的多元主体之间如何在复杂的互动下形成整体的稳定和发展,中国也提供了自身的经验。李小云特别提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民间组织和民间力量,这些不同能动性的主体在互动的过程中如何形塑出中国今天的社会结构,也是中国可以给其他国家提供的借鉴。

第三条经验则是关于如何发挥政府在其中的引领性作用,为全球治理提供治国理政的资源和选择。李小云说,中国的政治实践和西方主导的政治模式有很大差异,中国的经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文化的土壤中,通过政治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但李小云教授也强调,中国是从被动学习他人的状态走到今天,在思考"中国发展为世界带来什么"的时候,也是重新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并不是要高姿态地和别的国家分享自己的经验,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同时也需要正确看待自身影响,不能妄自菲薄。

坦桑尼亚前总理平达:中国"平等互利"理念深受欢迎 中国融资机制为非洲提供更多选择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前总理、坦桑尼亚开放大学校长平达(Mizengo P. Pinda)做主旨发言

坦桑尼亚前总理平达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方面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许多实质性的帮助,包括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巴加莫约港等多个案例在内的项目为相关的非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平达指出,中国多年来始终坚持所有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平等的,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合作开发、利益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深受其他国家--尤其是包括非洲各国在内的"南方"国家--的欢迎。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非洲各国正在飞速发展,将在不久的未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平达说。不过他也表示,当前非洲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尤其是其农业领域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亟待解决,希望能够以不伤害环境的方式发展非洲农业,通过渐进的过程不断提升非洲粮食的产量;非洲非常重视和中国的农业合作,希望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农业科技支持,推动非洲农业向更高效、更高产的水平发展。

平达还特别提到,中国的国有政策银行、开发银行,还有中国参与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西方以外的融资选择。对于非洲国家来说,以前只有西方的银行一种选择,但现在多了来自中国的选择。"如果只有一个选择,我们就没有议价的权利,"平达说。

林毅夫: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信心 提供基于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参考路径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发言

中国的发展到底给世界带来什么,就此问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中国的发展首先是给世界带来了信心。1978年刚改革开放时,中国人均GDP只有150美元,84%的中国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经过40年,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8640美元,并且有不少国际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可能会跨过人均GDP 12700美元的门槛,变成高收入国家。中国的发展给其他现在还深陷贫困的国家提供了信心:贫困不是命运,贫困是可以改变的。

具体而言,贫困怎么改变,林毅夫指出,世界上贫困的地区绝大多数人是以农业为生的,要改变贫困的状况,首先需要发展农业,让更多人口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在林毅夫看来,中国在1978年以后提供的农业发展经验,主要包括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田水利、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及政府发挥因势利导作用等四个方面。其中,现代农业科技和农田水利十分重要,但光有这两者是不够的,农民的积极性更为关键,1978年以后中国推广以家庭为主的承包责任制度,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需求,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但反过来,政府的作用也不能忽略,比如现代良种还有农田水利,单靠商业化运作或者单个农户都很难做好,需要政府在中间发挥作用。

而在农业发展之后,要真正摆脱贫困,一定要从农业转向工业化,转向非农产业;一定要让农民能转移出农村,进入现代化工业体系,然后慢慢爬工业化阶梯,进入到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的发展正是从农村改革出发,然后再到城市的工业化发展。

许多发展中国家其实也很早就意识到了农业需要现代化,也要走工业化道路,但许多年过去,这些国家从经济发展的结果来看,成功的寥寥无几。在林毅夫看来,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时,忽视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只是一味地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照搬发达国家的体系。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的快速增长,可以借鉴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要先看自己,自己什么东西能做好,就把能做好的做大做强。发展中国家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把比较优势发展成竞争优势。

财经时报2018年10月31日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