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可复制可推广的轻简化技术模式

中国绿色时报 2022年09月2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李鹏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让草原变得更美,让收入变得更多,不断提升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期,由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牵头组织,来自全国8家科研院的62名科研人员汇聚青海西宁,一起走进祁连县默勒镇的160户牧民家中,开展“气候智慧型草地管理”项目监测评估工作。

据了解,该项目是目前全球环境基金在中国支持额度最大的草地项目,其一改过去以科研单位为主持单位的传统模式,采用牧民提问题、专家出方案、牧民去实践,专家再评估、科研再创新、应用再提升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政府负责牵总、院所负责技术、牧户负责实施,产学研教推融为一体。

“我们聚焦草地固碳减排、草地生产力提升、牧民生计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增强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工作自下而上进行实施”。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张英俊介绍说,相关专家从牧民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凝练技术措施,提出春季休牧、免耕补播、圈窝种草和健康养殖等项目活动,由牧户担当执行主体,推动当地开展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政府组织力量,从草地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和社会环境评价等方面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结果再对应用技术进行优化,始终围绕需求侧实际,不断提升供给的精准性、有效性。

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首席专家王全辉介绍,该项目的实施,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安全,又提升了草原生产力水平,为在牧区开展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负责人黄顶从项目基线调研、技术方案设计到项目实施组织,至今已在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青藏高原上工作了5年。黄顶说:“这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实施主体为一线牧户,我们将室内控制试验、野外小区试验研究结果熟化成轻简化实用技术,将在草原上取得的科研成果留在了牧民家里,既让牧户感受了科技带来的实惠,也让增强了牧民保护生态的自觉性。”

自2020年开始,默勒镇瓦日尕村就有35户牧民主动参与该项工作。瓦日尕村党支部书记郭永光介绍,瓦日尕村有35户牧民主动参与该项工作,通过3年的技术应用,平均每户每年减少外购饲草料6吨,草地生产力提高为草食家畜安全越冬提供保障。牧民们发现,草地植被高度的增加降低了草原鼠害发生的风险,高原鼠兔洞口平均密度由每公顷2000多个下降至50几个,一些草地原先千疮百孔的鼠洞和裸斑块几乎消失不见。

据连续3年碳汇监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实施区草-畜系统每年固碳减排近10万吨,为草地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创新途径。

该项目户海浪村万东主才让算了一本经济账。他说:“通过参加项目实施,每年节省饲草支出1.2万元,牲畜高效养殖增收1.4万元,加上项目生态奖补绩效资金,每年增加收益超过3万元。周边的邻居看到我们家的草场产量增加了,牛羊膘肥体壮,都跟着我们学技术,积极申请加入项目。” 该项目从构思设计,到技术保障,再到预期成效都让全球环境基金评委眼前一亮:以一个乡镇的160个牧户为项目主体,以保护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提升高原牧民幸福感、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目的,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轻简化技术模式,为草地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绿色时报》2022年9月21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