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新闻网讯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2022年度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结果,我校再次被评价为“好”,这是我校连续第四年获得此项最高评价。
2022年,学校用真心、动真情、倾全力,依镇康之所需、发挥农大之所长,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模式,做优“四篇文章”,积极探索高校帮扶新路径,推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乡村全面振兴。《“四个有机融合”推进云南镇康县帮东特色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获评第七届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学校受邀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高校帮扶”新闻发布会。《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发挥农业大学优势,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作为《中国教育报》“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笔谈”系列报道首篇刊发;帮扶案例《中国农业大学师生驻村推动镇康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在教育部乡村振兴专题网站发布。2022年12月,教育部来函对学校定点帮扶工作表示肯定。
共进同荣,扛起责任担当,做优“党建”文章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定点帮扶工作列入2022年度学校党政工作要点,重点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中心镇康研究基地,协助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学院基层党支部,组织工学院车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与镇康县帮东村党总支红色“1+1”结对共建。因党建帮扶成效显著,帮东村的驻村工作队获批“临沧市十大优秀驻村工作队”,工作事迹——《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帮东实践”》获得官方广泛报道,与之结对的工学院车辆研究生党支部荣获2022年北京高校红色“1+1”一等奖。
立德树人,发挥高校优势,做优“人才”文章
充分发挥动物科技学院、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智力优势,采用“教授服务团”“博士服务团”等形式,累计培训干部1356人次,培训乡村教师、乡村带头人、农技人员等1780人次。继续选派11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帮助镇康一中在中、高考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被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专题报道。执行“中国农大-腾讯为村乡村CEO培养计划”,来自镇康县的2名学员经过9个月的系统培训,已经成为带领乡村致富的领头雁。
增势赋能,点燃产业引擎,做优“科技”文章
以“四个有机融合”为理念,以人发学院、理学院、工学院、食品学院的多个学科、多个团队为支撑,以打造智慧水稻联合家庭农场为载体,共同构建立体化、多形式的帮扶生态,通过建设五道口市集、建设村镇商业中心、打造帮东农品等具体举措,打造“帮东现代化幸福村”,推进边境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当地主要产业构建产学研基地。建立甘蔗机械化采收教授工作站,推进甘蔗“良种+良法”,针对镇康特殊地形,帮助确定了两套甘蔗机收模式及完成配套设备研发,推广机收、机种;协助推广“蔗稍资源+肉牛养殖”模式,学校投入直接帮扶资金帮助建设青储饲料加工厂1座,协助当地发展肉牛养殖户30户、百头场2座;依托茶叶教授工作站,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牵引企业资源,在镇康县建设“镇康有机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
统筹整合,注入帮扶动力,做优“保障”文章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不断健全完善落实机制和激励机制。挂职干部与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帮扶举措有效落实,挂职干部陶宪盛荣获“临沧市优秀挂职干部”荣誉称号;创建奖励激励机制,将定点帮扶工作成效全面纳入教师工作量认定、绩效考核指标及职称评定条件。学校专门设立政策研究项目,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研究。
供稿:社会服务处
供图:社会服务处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