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物种传播机制取得新进展(图文)

动医学院 2015年05月16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网讯   两年前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被发现以来,其病毒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中科院院士、动医学院客座教授高福课题组日前在这一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著名杂志The EMBO Journal 在线发表,我校动医学院博士生王飞、中科院微生物所齐建勋博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

  禽流感以许多不同形式出现,“H”和“N”分别代表病毒外壳的两种最重要蛋白质即红细胞凝聚素和神经氨酸苷酶。资料显示,H6N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自1972年以来在台湾本土家禽中流行。病毒在台湾家禽之间的流行,不同于香港或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流行,具有独特的基因谱系。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台湾地区所有H6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蛋白中决定受体结合特性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变化,选取代表性毒株从蛋白和病毒水平上对其受体结合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台湾地区的H6N1亚型流感病毒按其受体结合特性变化,可分为两个不同的主要时期,即早期为偏好禽源受体结合期、后期为双受体结合期,而人感染H6N1则偏好结合人源受体。

  研究者通过对突变体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进一步鉴定了其受体结合特性发生转变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即186、190、228位氨基酸在H6N1亚型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E190V、G228S的突变可使H6N1亚型流感病毒获得人源受体结合能力,而P186L突变可使其偏好性结合人源受体。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结构生物学的方法从原子水平上阐明了P186L突变使得H6N1亚型流感病毒发生受体偏好性改变的结构基础。

  该研究工作是在中科院院士高福的领导下进行的。研究获得了科技部973项目、基金委项目和中科院项目的资助;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院施一,微生物所张蔚、毕玉海、严景华,我校动医学院汪明、刘金华等研究人员给予了大力帮助。

责任编辑:陈卫国
分享到: 更多
标签:高水平研究论文 动物医学 王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