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清教授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发表水稻进化研究最新成果(图文)

科研院 2016年09月2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普通野生稻(左)与栽培稻(右)穗、籽粒及芒的比较

  本网讯   我校农学院教授孙传清领导的课题组,在水稻进化研究上再次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了一个编码分泌肽分子调控水稻驯化过程中穗粒数、粒长及芒发育的改变。

  该研究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Cell,题为“GAD1 Encodes a Secreted Peptide That Regulates Grain Number, Grain Length and Awn Development in Rice Domestication”。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是从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进化而来,其形态性状和生理特性上在此过程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野生稻通常拥有较少的每穗粒数,籽粒较长,且籽粒顶端长有长芒;而栽培稻每穗粒数较多,籽粒较短,且籽粒顶端无芒或者短芒。这些性状的改变有利于提高稻谷产量、便于稻谷收获、储藏和加工,对人类极为有利。

  为揭示这一重要转变的分子机理,孙传清教授课题组鉴定了调控穗粒数、粒长及芒的发育基因GAD1Grain number, grain length and Awn Development 1)。该基因位于水稻第染色体长臂,编码一个预测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分泌肽,并与拟南芥中的EPFLEPFLEPIDERMAL PATTERNING FACTOR-LIKE)家族有较高的同源性。GAD1蛋白在N端具有一个信号肽位点,其成熟肽在C端具有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栽培稻中gad1基因在编码区的移码突变破坏了保守半胱氨酸结构,导致了功能丧失,使穗粒数增加、籽粒变短,以及芒的发育受阻。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受到了强烈的人工选择,并引起附近 ~900-kb的基因组区域遗传多样性的剧烈下降。他们的研究表明,除了大部分已知的编码转录因子和酶的基因,GAD1编码的小分子分泌肽参与了水稻进化过程。GAD1的克隆不仅揭示了信号肽分子在植物发育中的新功能,也为揭示水稻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孙传清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金晶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清华大学谢道昕教授课题组参与了部分工作。

责任编辑:陈卫国
分享到: 更多
标签:科学研究 高水平论文 水稻进化 孙传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