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师生谈 | 民族使命的强感召 本科教育的新篇章

农学院 2017年01月0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编者按]12月21日开始,教育部高教评估中心组织对我校农学专业认证(第三级)。专业认证是我国“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国家第三级专业认证又是专业认证的最高层级,希望通过高标准认证,培育和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专业,示范和引领全国高校的专业建设,更好、更快和更高发展。我校是农学类专业首家接受认证的高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带动作用。本网整理了部分老师、同学、校友对专业认证的看法,一起来看:

  副校长王涛:民族使命的强感召

  专业认证最重要最突出的意义其实是对学生而言的,不是对专业,不是对学院,也不是对学校。高校办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完成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而对学校和专业来讲,专业认证就是一次改进工作,改进工作的目的也是以学生成才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成才的主体,也是以人为本的主体。作为主体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定要思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的使命又到底是什么?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就是青年人价值的体现。我们的学生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能懵懵懂懂地跟着时代的潮流,在定位自己是谁的时候,一定要从共和国发展的大势去思考,共和国的大势就是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知道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与你们这一代人密切相关。距离第二个百年计划的实现还有三十三年,在逐步实现的进程中,你们就是主力,所以你们一定要为完成这个使命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高校办学也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了培养你们成才而努力地把教书育人工作做好。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优化了培养模式,对同学们思考自身的发展又何尝没有借鉴意义呢?从农学专业来讲,作为一名农学院的学生,中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就是同学们的责任,要积极思考自己能在这其间贡献什么,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去学,以后又该怎么去应用。国家和民族需要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切忌没有目标地生活,一定要有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主人翁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这样你们才能真正的成人成才。 

  农学院党委书记曲瑛德:本科教育的新篇章

  这次由我院率先在全国进行农学专业认证的试点,我想,这对于国家的农业高等教育,对于中国农大,特别是对于我院都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对相关各方和各个群体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刚刚结束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我觉得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是正本清源,高等教育要回到追根溯源和返璞归真的“本位”上来,回到真正的初心上来,那就是要将人才培养真正作为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来落实、落地、生根。

  专业认证工作其实是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核心抓手。我做个比喻,不一定那么准确,我理解专业认证是“助推剂”、“强心针”和“长生药”。为什么呢?专业认证我特别看重两点,一个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这个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但是真正的得到实现了吗?我想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惑。比如课堂教学,基本我们还是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主,还没有完全转到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主。再举个小例子,这么多年来最让我伤心的就是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最后处理起来没有一个学生不哭、不后悔的。其实我想,我们现在很多课程还是把期末考核放在很重的比例上,如果说期末考试成绩只占30%,平时累加占70%,是否期末考试的时候作弊的学生数会大幅度下降呢?是不是就不需要监考和巡考了?但是如果加强平时的考核,对于老师们来说,工作量是巨大的,所以说,这是个综合系统问题,应该系统地解决。所以,仅以这一点来说,专业认证在推动课堂教学方面,我可以用一个词汇是“课堂革命”,那就是相当多的老师恐怕要换换脑筋了,要勇于革自己的“命”,可是做到这些,实在很难,没有个较长时间的持续改进和推动是做不到的。但是,有了认证,或许就有了推进器。其二是结果导向,专业认证特别关注培养的人才成长性和毕业目标达成度的考核。其实在国际上,这个指标往往是通行标准,但是,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这个方面或许恰恰是我们的短板,关键是多年以来,高校自己会把自己当成“卖方市场”,学生毕业走了就跟老师关系不大了,学校就算完成任务了,所以对于校友的跟踪和服务以及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关注合作、深度调研甚至让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环节中来,应该说许多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欠缺。可喜的是,这几年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院已经在逐步加强这方面工作,但是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总之,本科生教育培养是学校的立校之根,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因为有了学生才有老师,才有管理人员,大学才成其为大学。所有的老师和管理人员都要明白,学生才是我们的“上帝”和“衣食父母”,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是最重要的,唯有思想到位,才可能行动和措施到位。

  农学院院长金危危:人才培养的助推剂

  在社会的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良。做好人才培养是高校首要的本职工作,教育体系也应以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为目标进行改革。我们学校首当其冲进行农学专业认证,正好也以此为契机,更进一步地建立一套优良的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我看来,专业认证一个很大的作用在于推动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的形成。

  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通过反向设计,根据他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调整教学体系,也就是说把人才培养的进程变得规范化,在教育环节中增设提升各种素质的训练,并加以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促进标准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社会认可度自然更高,从事各行各业都很受欢迎。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专业认证就像是一把戒尺,能够时刻敦促我们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对教育体系和教学环节做出更好的调整和完善。我们学院就正在进行这种探索性的尝试,一个是已经开班的“种业菁英班”,另一个是未来将要推进的“青年农场主”。我拿“种业菁英班”来举个例子吧,他们的导师大部分是企业的高管,讲授的课程内容也是经过专门设计的,有演讲技巧、自我管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建设等等一系列课程,对全校师生开放,不仅能够直接了解实际经验,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自我培养的意识。

  我认为本科阶段在整个教育生涯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四年可能让你学到了不少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能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你根据自己的自我培养的需求,有意识地去尝试和学习你所需要的技能,就像是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有目的地吸收营养。 

  这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的学科、我们的教育也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活力。

  农学院副院长刘庆昌:学科发展的里程碑

  我们学院是全国农林类院校的第一家专业认证试点单位。我想,这次专业认证对整个农林类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史无前例的。之前参与专业认证的几乎都是工程类专业,可想而知,这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专业认证对我们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我们的学科建设工作也正应当积极融入这个时代,与时俱进。这次专业认证的专家组成也很有意思,有高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院长,有企业高管,也有国务院发展中心农村部第二研究室的主任以及教育部评估中心的领导,这就代表了一种多维度的考量和认可,我们的学科建设就应该面向多维度,渗透更高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个性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就我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不断改革的培养体系之下,我认为培养效果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国际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今天我们培养的是全面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老师们应该继续在本科生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我们的学科建设也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展开。我相信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学生的双向认可,我们的学科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物生态与农作学系主任张海林: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专业认证与以往的教学评估不同,所倡导的是“以学生为核心”,是大学教育本位的一次回归,可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本次我们农学专业的认证,是我国专业认证最高级别的认证——三级认证,也是全国农学专业的首家认证,在我国农业教育史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极大地推动我们农学专业的发展。

  我们这次认证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推动我们本科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通过这次认证,我们系统梳理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同时对我们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逐步完善和提高我们的本科教学。

  专业认证,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专业的事情,而是涉及整个专业体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专业教师、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因此,希望通过这次认证,能从学校、学校管理部门、学院、专业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能够找出问题,根本解决本科教学的实际问题,学校能够切实制定有效的措施推动本科教学,能够加大对本科教育的各种保障,如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另外,专业认证特别重视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代表的意见,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国家的需求,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毕业5-10年后是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培养目标,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质量保障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可以说,专业认证是大学教育理念的一次“洗脑”,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助力。专业认证也只是我院农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起点,而非终点,要真正落实专业认证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按照认证标准提出的五个度去培养人才,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内容,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农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优势专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以本次专业认证为契机,通过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引领全国农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大四学生张月夕:教学改革的主人翁

  这次专业认证给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毕业在即,当我回首三年多以来的种种经历,还是很庆幸自己是农学院的一份子。学院努力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激发我们的探索兴趣;老师们也尽力为我们提供更好的课堂,启迪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从教学方式的转变到成绩评定的改革,我感受得到学院点点滴滴的改变和对我们给予的希望。可是,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学院和老师的事情,更是我们的事情!我们应该具备一种责任感,成为这场改革的主人翁,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课内课外的各种活动,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农院人都需要有这样的意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只有成为更加优秀的农院人才能成就更加辉煌的农学院。专业认证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我们会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为农学院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农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大三学生王雯:自我要求的新标准

  专业认证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体现在我们的专业国际化,更是对于我们农科类学子的一种肯定与激励。学院为了改进得更好,收集了很多同学们的建议,比如重视平时成绩,给老师的授课情况不记名评分等都是学院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做出的改革。有一句话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想,对于专业认证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每一个农院人都应该好好把握这个宝贵的机会,以更高的标准对自己提出要求,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各项技能,让专业认证伴随而来的系列改革发挥更好更充分的作用。最后,也希望我们的农业科学能不断发展,希望此次认证能开启新的篇章。 

  校友徐长春(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学科发展的强心剂

  我认为开展农学专业认证具有以下三方面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其一,进一步夯实了农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农业是国之根基,农学是农业科学的核心与基础。开展农学认证,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于农业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对于中国农大坚持以农立校的肯定,有助于纠正近年来部分农科类高校出现的“综合化”、甚至是“脱农化”的发展倾向。其二,专业认证有利于农学学科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通过专业认证,及时总结经验,改良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中国农大农学学科的“国家队”和“领头羊”作用,从而推动全国各地涉农高校农学学科的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其三,专业认证有助于增强农科学子的专业认同感。农学专业认证不仅对于学校和学科发展意义深远,对广大农科学子来说也是一种振奋。激励我们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牢记历史使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为三农事业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校友潘昊(农业部老干部局):专业优化的新突破

  我很认可此次专业认证活动,可以说它相当于一场对农学专业的大检查,这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对于学校和学院进一步完善农学专业,将它发展得更好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当然,这也是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校友和在校学生共同参与,积极有效思考我们的农学专业学科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我们的建议融入到未来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改革中去的一次重要的机会。最后,我觉得通过此次专业认证,可以增强农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对招生工作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一个专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专业认证仅仅是一个开始。从长远的发展来说,我希望学院能多方面、多途径地定期开展有益于学科建设的建议征集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学校老师、校友以及在校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农学专业的发展进行自我审查、自我反思以更好地促进我校农学专业的不断优化。

责任编辑:潘彩清
分享到: 更多
标签:专业认证 农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