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节水在山西

瞭望东方周刊新华号 2022年07月18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三家总部设在北京的机构,为什么聚首于300多公里外的大同桑干河畔,照料起谷子呢?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剑英   编辑高雪梅

2019年8月14日,山西大同云州区峰峪乡,桑干河河道湿地

6月下旬,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桑干河畔,海拔1000米的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大片绿油油的谷子正进入拔节期,此时正是生长旺盛期也是需水关键期,田间铺设的滴灌带正均匀地滴出水滴,在连日高温天气下为谷子带来滋润,迎接即将到来的开花期。

这片农田配备有智能灌溉系统、气象观测站、样品室、化验室等设施,常年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此开展科研工作——它是大同有机旱作杂粮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为“大同示范基地”),也是“大同市桑干河流域十万亩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精品试验基地之一,承担着引擎推动、窗口效应的使命,也是永定河生态治理农业节水环节的新探索。

四家机构保驾护航

大同示范基地总面积370亩,相比示范区的十万亩,体量不大,来头却不小,背后有四家重量级机构保驾护航。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是“东家”,亦是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主体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技术支撑,二者都是中国农业科研领域的一流机构,参与基地建设的分别为陈阜团队和刁现民团队。陈阜是国内知名农学专家、中国耕作制度学会理事长,刁现民则是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大同市政府是“东道主”,不仅给予诸多有力政策支持,还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前三家都是总部设在北京的机构,为什么聚首于300多公里外的大同桑干河畔,照料起谷子呢?

原来一切都是为了节水。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调度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区市共同推动永定河生态复苏,以实现“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四个治河目标。

要流动,就得有水,节水是永定河治理的重要保障。

农业是永定河流域的用水大户。官厅水库上游用水量现状中,农业用水量为13.0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的66%。

“所谓开源节流,农业节水是节流的主要手段,也是退还河道生态用水、让永定河流动起来的优先选项。”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负责人张星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有序推动流域上游1.41亿立方米节水能力目标实现——这是2019年水利部办公厅印发的《永定河流域农业节水工程实施推进方案》提出的要求。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拥有500多名员工,五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工程建设、产业投资、资产运营、农业发展、资本运作。其中农业发展部的核心使命是:与流域各方一道,到2025年,实现新增1.41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

作为永定河最重要的支流,桑干河的支流御河是大同的母亲河。大同自古便是永定河流域的人口聚集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常住人口310万。这里干旱少水,年均降雨量仅约400毫米。2021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2.8万公顷。

自2019年以来,大同市总体规划、整片推进桑干河沿线50公里十万亩有机旱作高质量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涉及8个乡镇98个村。陈阜亦是为该示范区项目编制规划的牵头专家。

“大同示范基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交互的结晶。”张星星说。

喷灌设备在田间作业(杨世尧/摄)

亩均节水80%

1.41亿立方米节水目标如何解题?永定河流域公司将农业节水进行拆解,划出三大环节:

一为工程节水。通过节水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提高渠道输水效率、减少渗漏。

二为管理节水。优化管理环节,精细用水计划,同时通过生产示范引导农户改变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减少浪费。

三为种植结构节水。即调整作物类别,在条件允许下,减少永定河流域水稻、蔬果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种植比例,增加谷子、杂粮等需水量小的品种面积。

其中,种植结构节水最难,却是最根本的手段,从源头降低了对水量的需求。

大同示范基地正是从第三板块切入的探索性项目。目前基地的370亩地中,谷子占330亩,另有40亩尝试性种了绿豆 、黄豆、毛豆等。

大同市在十万亩示范区中,规划了黄花、谷子、高粱、杏果、蔬菜、花卉等多种特色产业片区,谷子是其中需水量最少的作物。

大同示范基地落地于2019年,三年探索下来,效果如何?

“亩均节水量达到80%。”张星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基地一方面将此前地里种的玉米改种谷子,调整作物结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喷灌、滴灌等节水设备,并优化田间管理,2021年,谷子亩均灌溉用水量约44立方米,而当地传统种植玉米的亩均灌溉用水量约为220立方米。

科研团队对谷子生长全周期需水量进行了精细记录、分析:以亩为单位,在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成熟四个生育阶段,谷子的需水量(降雨量)分别为130毫米、120毫米、61毫米、70毫米,共计381毫米。

“依据需水量进行精准灌溉,每个地块均可实现对水速、流量的控制。”基地负责人赵磊告诉本刊记者,当地老百姓普遍用的是大水漫灌,既费水,还费肥。在探索过程中,团队还发明、申请了一项农业种植用节水滴灌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

赵磊此前曾在北京另一家大型国企任职,负责过大棚蔬菜项目,当时的记录显示,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节水灌溉能省水50%。

50岁的杨宝是当地农民,自家种有20亩地,另有2亩流转给基地,农忙时在基地打打零工。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家祖辈种地,一直用大水浇地方式,水管一头接到水井里,一头对着田间放水。

基地的实践让这位农民开了眼界:“不仅节水,而且收成和品质更好。”在赵磊团队的帮助下,2022年,杨宝尝试性地给自家的3亩玉米地、1亩谷子地也用上了滴灌设施。

张星星说,大同市桑干河流域的十万亩示范区,几乎都是用地下水灌溉,而地下水和桑干河河道里的水是相通的,农业节水将对桑干河生态产生积极作用。

除了节水还要高产

58岁的陈阜出生于大同浑源县,本科就读于山西农业大学。多年来,他对山西的农业发展持续保持着关注,团队也有多个项目落地山西。这里气候干旱、灌溉困难,传统灌溉模式粗放,有限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在大同示范基地项目中,陈阜团队通过增加中微量元素、优化施肥技术等系列手段提高谷子产量,提升营养价值,使其口感更佳,市场价值更高。这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前提,是让当地农民不断参与、扩大示范区面积的前提,亦是农业节水可持续的前提。

在当地,相比谷子,农民传统上更偏爱种植玉米,因为操心少、省事,有大量空余时间灵活打工。杨宝自家20亩地里,目前除了2亩是谷子,其余均为玉米。

2021年,基地谷子的亩均产值4000元以上。杨宝告诉本刊记者,他家的玉米亩均产值约1700元,谷子亩均产值约2000元。

经过三年探索,大同示范基地面积不断增加,从最初只有农田70亩,2022年增加了300亩,计划2023年再增加500亩、2024年拓展到1000亩。同时,打造了“永定三生”绿色农产品品牌,取意绿色生态、科学生产、健康生活。

陈阜团队也正在加强与大同市、朔州市政府的对接,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扩大应用范围。“力争在2025年,推广到30万亩以上。”

陈阜评价,只有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永定河上游生态环境问题。“否则,这边搞水利工程节水,那边依旧大水大肥,治理成果很快就会消耗完。”

中国农业大学陈阜教授(前排右)带领学生观察大同示范基地土质(大同示范基地/供图)

激活用水“密钥”

在农业节水的探索实践中,大同示范基地属于体量小但生长性强的项目。

张星星介绍,为了答好永定河源头节水新考题,三年多来,团队协同流域各地政府部门,力图从工程建设、灌区管理、农业产业多点发力,激活农业用水“密钥”。

河北怀来县洋河二灌区项目是管理节水的重要实践场,其最大特点是能快速实现节水量的变现,增强灌区节水动力。

灌区用水来自上游的洋河水库,这是永定河水量调度的重要节点,往下游生态输水时可按水量收取水费。此前限于机制瓶颈,节水意识淡漠,用水方式粗放;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介入后,通过招标取得水库经营权,突破瓶颈,打通用水和节水环节,灌区节省下来的农业用水,变成了可往下游输送的生态水,收取生态水费,从而实现了变现。

据介绍,2021年,洋河水库生态补水量较计划增加了900万立方米。

强强联手、借船出海是另一重要手段。

2022年,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与中粮集团子公司中粮贸易达成合作,借助中粮贸易在全国建设2200万亩自控粮食基地的契机,通过各地方分公司撬动地方政府,协助土地流转,配套建设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这是一个以万亩为单位推进的项目,初步估算,永定河流域涉及灌区面积达130万亩。

“这将快速促进当地农民用上节水手段,普及节水理念。”张星星评价。

“十四五”时期,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规划农业节水项目28个,覆盖范围94万亩,预算总投资32亿元,目前已完成9个项目、7亿元投资。节水成效初显,2021年农业灌溉引水量较2019年减少4300万立方米。

在此前各地考察和运营项目的过程中,张星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地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看着那些灌水时常被淹成小池塘一般的农田,她看到了农业节水的操作空间。“节水这事能干——山头就在那里,虽然攻占有点困难,但只要往前冲,总会到达山顶。”

瞭望东方周刊新华号2022年7月18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