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科学评价和利用沙地资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2年07月1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凤荣

目前,沙地被归类为未利用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的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四个主要二级地类中,沙地面积最大。但是,沙地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先天禀赋差,将其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必须科学评价,根据沙地特性采取适宜的方式才行得通。

沙地面积分布及土壤物理性质

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沙地是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在地理学中,沙漠是指分布在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的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而沙地则是指分布在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200mm~400mm),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或植被稀疏的土地。按照植被覆盖度和沙地(沙丘)形态的差异,地理学上的沙地又可分为流动沙地(植被盖度小于10%)、半固定沙地(植被盖度为10%~29%)、固定沙地(植被盖度大于30%)。其中,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植被盖度大于10%,土地利用调查可能被调绘为草地或林地。因此,《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沙地”基本是指地理学上的沙漠和流动沙地(沙丘),但主要是分布在干旱区的沙漠,少部分才是分布在半干旱区的流动沙地,而在湿润区的沙地寥寥无几。

沙地土壤的矿物质颗粒主要是砂粒,砂粒不像黏粒那样有黏结性,因此砂质土壤没有团聚体形成,都是单粒的,抗蚀性差,特别是在大风之下可以随风移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固然有西北高压气旋形成的大风作用,也与大风经过之地是砂质土壤有关。同时,砂质土壤的矿物质颗粒主要是石英,植物养分贫瘠。砂质土壤的孔隙大多数是通气孔隙,很少有毛管孔隙,降雨和灌溉水在重力作用之下可以自由移动,所以保蓄水分的能力很差,降水或灌溉水进入表土后会很迅速地渗漏。

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沙地有限

我国沙地面积广袤,有人推测其开发潜力巨大,也有不少“沙漠变良田”的开发案例和报道。事实上,绝大多数沙地并不适合作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最主要的原因是缺水。

我国沙地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但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几倍,干燥度为2~4。在干旱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而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雪山。沙漠地区的地下水,也基本依靠雪山融水补给。该区域的耕地,目前基本上地膜覆盖利用,水分利用率已经比较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极限的情况下,再增加耕地面积,很可能导致原先的绿洲成为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的居延海,在20世纪末干枯,就是因为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中游地区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农田灌溉截留了流入居延海的河水。因此,位于干旱区的沙地(地理学概念中的沙漠)基本不能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只能作为生态用地保护起来。

降水量相对较多、位于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有些可以作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适宜开垦的部分沙地位于有地下水可采补充灌溉的地区,因为总体上该区域降水量不多,旱地雨养农业会遭遇“十年九旱”。而地下水来自沙丘区的降雨渗漏到地下汇水而成,整个区域是缺水的。目前,该区域开垦率已经很高,存在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现状沙地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缺水弃耕造成的。此外,该区域沙地开发还存在风蚀问题。常规开发大田种植,即使营造了农田防护林,因为冬春地表裸露也难免风蚀,进一步沙化和贫瘠化。至于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在该区域也不像黑土区那样适用,因为土壤砂性保水性差,土壤缺墒秸秆难以腐烂。为了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以及抗风蚀性,该区域也有采用客土掺黏土等措施来进行沙地开发的,但整个区域黏土资源缺乏,且挖掘黏土是破坏原来的土地。另外,黏土的挖掘、运输和土壤混合客土造地的成本很高,难以大面积实现。

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沙地开发解困

沙地开发必须解决缺水、砂质土壤保水性差和易风蚀沙化等问题,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的出现,为沙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所谓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其优点是已经基本没有了裸露土壤的蒸发和水分渗漏损失,灌溉用水基本都成为了作物的有效蒸腾用水,水分利用率很高。伴随水分利用率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升,而且避免了病菌随水流动传播,有效地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作物的栽培,不仅能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绿色生产,保证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还有利于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当然,目前水肥一体化开发利用沙地不属于新增耕地,只能算作设施农用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以这种方式进行耕地占补平衡。

沙地开垦为耕地,耕地没有常年植被覆盖,就容易遭受风蚀。耕翻则加剧了土壤风蚀。如果有多年生植被覆盖,沙地就可以有效抵御风蚀。因此,沙地最适宜的农业利用方式是种多年生牧草。但种牧草的沙地只能算作是人工草地,不属于耕地。事实上,草地也是通过光合作用生产饲草,饲草养殖牛羊等草食性牲畜,像耕地种植玉米饲养猪禽一样提供肉类,与耕地的功能无异,且生态功能更优。因此,将粮食安全概念转型为食物安全概念,可以解决沙地开发的困境。

综上所述,我国沙地面积虽大,但区域缺水严重,且传统方式的沙地开发受沙地土壤渗漏性强、抗风蚀能力差等自然条件限制,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沙地有限。沙地最适宜的利用方式是种植饲草,发展草食牲畜养殖业。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是节水节肥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2年7月19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